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布局的智慧——为何如此“顺手”?
作者:李蔼欣 申领版权
2017年05月02日 共有 86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我原本真的只想买××而已,可没想到顺手就买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每次都只是无奈地笑笑,想着“不是常说人的天性就是购物狂嘛!”

还记得上次回家时,正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的妈妈突然尖叫一声:“怎么没盐啦!”于是我只好“临危受命”,当了一回特派购盐员。回到家后,妈妈从袋子里摸索着拿起盐时,发现里面还有一瓶曼妥思水果糖,不禁皱了下眉头说:“怎么老是买这些糖,昨天不是才买了一瓶口香糖么?”我笑嘻嘻地答了一句:“顺手而已。”

把糖放进柜子里时我看见了昨天那瓶还没开封的益达,我开始想:这真是人天性爱购物使然吗?还是这“顺手”背后有什么隐藏的规律?

先从这一次的购物经历开始分析。我当时首先找到位于超市西北角的调味品区,那里共有四个商品架,放着各式油盐酱醋米,琳琅满目,搜寻了两遍才从其中一个商品架的最底层找到了需要的盐。但在结账时,我瞧了一眼收银台旁边的货架,那种想吃的欲望突然兴起,于是曼妥思就乖乖跟着我回家了。如果说购物是人的天性,那为什么我不在买完盐后顺便在调味品区带点酱醋什么的,而偏偏在结账时买糖呢?如此一想,之前想的所谓“天性使然”其实是我犯了用人的喜好来解释现象的错误。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特意再去超市里仔细地逛了几遍,还跑了其他的几家超市。

盐和糖,这两种商品的搜寻难度相差甚远,我慢慢发现这或许是商品的布局不同使然。

以盐为代表的粮油类商品被放置在超市比较偏僻的角落位置,而相对来说同样遭此“冷遇”的还有洗衣粉、垃圾袋、被毯等日用商品和纸笔等文体类商品,以及肉蛋、果蔬和熟食等生鲜类商品;而以口香糖为代表的各式零食类商品则被放置在超市的显眼地带,例如收银台、主要走道的两边等,此外同样“备受宠爱”的还有饮料类商品、奶制品和面包等餐点。当然,以上只是不同种类商品的大致分布情况,在同类中的不同种商品又会有相对的“冷热待遇”之分,例如在日化用品中,卫生巾等纸品类商品、洗面奶等洗漱用品又会被放在相对较为显眼的地方;而在零食类商品中,果脯、干果等商品的位置则远远不如饼干和糖果显眼;还有比较特别的一点是冷藏类的饮料会被放在较一般饮料隐秘的地方。

对超市的商品布局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后,我更加肯定:商品的布局才是造成我们消费者容易“顺手”购进自己本来并不需要的商品的关键局限条件,而并不是什么购物狂的天性云云。

但是,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为什么超市要对不同的商品进行如此布局呢?

针对上面的总结,我在闲聊时问了在超市里当过仓库主管的表姑,了解到一个情况:超市里不同位置的商品上架费存在差别。在靠近收银台、出入口和主要过道两边货架的上架费较高,因此对上架商品的价值要求较高,以维持其单位面积盈利水平;反之,位置相对较偏僻的货架的上架费较低,因此对上架商品的价值要求就会降低。乍一想觉得这个局限条件挺合理的,但我再细细推敲就发现不妥。

首先,我在超市里发现里面有出售其自营品牌的商品,也就是说这种商品的商家并不需要支付上架费,也就不存在维持单位面积盈利水平的负担和顾虑了。另外,一瓶口香糖的价格平均约为9元,一瓶曼妥思的价格约为8元,一包盐的均价约为1. 5元;毫无疑问,对于收银台这样的“黄金位置”来说,买一瓶糖的单位盈利水平确实比一包盐要高得多。但如果对比对象是一袋均价约为9元的垃圾袋或者一瓶均价为二三十块的洗衣液甚至是一张百来块的棉被来说,这种优势就没有了。

可我转念一想,发现我刚列出的第一个反例有欠考虑。虽然是超市的自营商品,但并不意味着商家不需要支付上架费,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实质上相当于超市向自己支付了上架费。如此说来,其实无论是自营商品还是招租商品,维持单位面积盈利水平的考虑仍然存在。但从第二个反例可知,尽管上架费对超市的商品布局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总归不是关键的局限条件。

那关键的局限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到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往往不要听一个人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我想,那是因为看到他做了什么后,就不难追问到他真正在意的到底是什么吧。

那么超市在意的到底是什么?我想,超市作为市场中的一员,在意的是当然是收益的高低了。那么其收益主要来源自哪里?是消费者。因此,超市最在意的应该莫过于顾客的消费需求了。

反问一下自己,我会因为要买一包盐而特意跑进超市里去找,但我何曾因为想要买一瓶口香糖而特意跑进超市?我会因为突然兴起想吃糖的念头而多买一瓶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并不大的曼妥思,但我何曾会因为突然兴起或者促销而多买一张本不需要的棉被?

如此推下去,我发现:在相同的局限条件下,上文分析过的粮油类、文体类、生鲜类以及日用类商品,这些都是属于使用价值比较大的商品,我们在进入超市之前大多已经计划好要购买这一类的商品,甚至已经计划好购买的数量,因而即使它们被放在比较隐秘、偏僻的地方时,仍然不会对其销量造成太大的影响,同理即使把它们放在显眼的地方,我们也一般不会多买;而零食类、饮料类、奶制品和餐点等商品则属于使用价值比较小的商品,一般来说,我们比较少以它们为主要目的进入超市,大多是在想要买以上使用价值较大的商品时有意无意地一并购进的,因此如果把它们放在隐秘的地方我们会懒得去找,严重影响销量,如果将其放置在比较显眼的地方,我们却可能会在闲逛和结账的时候“顺手”购进。

我豁然开朗,影响超市布局的关键局限条件并非上架费用的差异,而应该是商品对消费者而言的总体使用价值吧。

如此布局,无非就是想方设法增加消费者在超市内的逗留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我们消费的可能性,提高收益。所谓的“顺手”,就是这样“顺”出来的。

后来在周末时,我有好几次跟同学到市区去逛街。在上下九、北京路我们还勉强可以看看挑挑,但是到了天河城、友谊商场什么的,我们真的就只剩下闲逛的份儿了。但就在这闲逛当中,我惊喜地发现上述这份布局的智慧并不仅仅局限于小小的超市,它同样在这些高档的购物中心的布局设计里体现了出来。

在高档的购物中心里:负一层一般是超市,一层有珠宝首饰、化妆品、手表皮具等专柜,二层主要是各式女士服装店,三层则为男士服装店,往上一般会分布一些运动类的品牌专卖店或者是家具、电器卖场,而顶层则会分布各式娱乐商铺,例如影院,游戏厅,高级餐厅等等,至于像饮料这一类的则会零星分布在各层各处。

同理,购物中心之所以如此布局,除了因为商场各层的租金不同(即以一层为基点,随层数的向上向下增加而租金递减),对商铺的单位面积盈利水平要求也不同外,最重要的局限条件还是在于商品(包括服务)的使用价值。

商场一楼的珠宝首饰、化妆品、精品手表皮具等,除了具有单位面积盈利能力高的特征外,也属于选择性很强的商品,其使用价值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很低。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这类商品是可买可不买,可以今天买,也可以以后买,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女士和年轻人往往容易出现冲动型非计划性购买的行为。因此,商场把这些商品布局在一楼,加上明亮舒适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以及诱人的促销,可以充分吸引人气,促进销售。

至于为什么女装往往比男装要分布在更低的楼层,我想大概是因为:相比较而言,女装款式多,潮流更换快,且女性大多趋向时尚购物;还有,服饰对女士的使用价值无疑会比男士大。再到高层的家具、电器和文体用品,购买频率较低,消费者如果没有需要,不会因为受到促销的影响就买3台洗衣机回家,若一旦需要购买,则此类商品对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必定很大,又怎会在意多爬一层楼呢?至于影院、餐厅和游戏厅一般安置在顶楼,一方面是出于建筑工程学方面的考虑,如餐厅排烟系统(通过查资料所得),另外一方面应该也与其使用价值有关。我们去看电影基本上是精准定位的,什么时间和谁去看什么电影,大多事先计划好了,也不会随意更改,因此这类娱乐消费服务在特定时空里对特体个体的使用价值很高,位处高层影响并不大。

另外,把娱乐性商铺布局在高层,可以增加消费者在商场内的逗留时间,我们很可能会在看完电影或吃完晚餐后到楼下的百货店逛逛,说不定就“顺便剁手”了。如果把超市设在高楼,我们大概都不愿意提着沉甸甸的大包小包去逛商城吧。

学了这一学期的经济学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摒弃用道德和喜好来对生活现象随意解释甚至大加批判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而开始尝试在坚持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边际分析法——针对问题,作出合理假设,再设法通过生活中的事实进行验证,最后得到关键的局限条件。虽然不知道自己这次对超市和商城布局的分析是否正确,但想明白了这些,还是让我觉得很惊喜,生活中确实处处都蕴含了经济学的学问啊。

购物是我们的正常需求。其实我们人类并非什么天生的购物狂,只不过我们一直处在商场设计者的精妙消费布局里罢了。


点评:

李同学本文关注的“布局”(小至超市货架的布局,大至购物商场的店铺布局)是个重要的现象,李同学提供了自己的解释,未必全对——例如说“
一瓶口香糖的价格平均约为9元,一瓶曼妥思的价格约为8元……如果对比对象是一袋均价约为9元的垃圾袋或者一瓶均价为二三十块的洗衣液甚至是一张百来块的棉被来说,这种优势就没有了”,这种比较不太恰当,要知垃圾袋、洗衣液尤其是棉被的体积要比口香糖大得多,计算单位体积的价格完全有可能比口香糖要便宜——,但现象是重要的,值得我们继续多作观察与深入思考。

李同学所找到的用于解释的局限条件,严格来说是某些商品的购物是否有计划性地进行, 若是,商家就会安排它们放置在难以寻找的地方,让消费者在寻找的过程中看到其它不在购买计划之内的商品,这是一种降低后者信息费用的有效方式。表面看是消费者一冲动就买了,其实是消费者确实对这类商品也有需求,但不是那么迫切,因此不在目前的计划之内,如果搜寻的信息费用太高就抑制了购买,搜寻的信息费用低就会增加了购买。在寻找计划内商品的过程中顺便看到它们,意味着搜寻它们的信息费用在边际上为0,所以增加了购买的机会。

对布局的另一个解释无疑仍然是“租值搭配原理”, 李同学所说的“使用价值”与“租值”是同一回事,只是从生产者的角度看称为租值,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称为使用价值。上架费肯定对商品的布局产生了影响,因为上架费(其实就是商品摆放位置的租金)是上头成本,较高的上头成本当然要求由租值(使用价值)较高的商品来回收。购物商场的一层往往是珠宝首饰等高价值商品要用这个局限条件来解释,因为人们购买珠宝不可能是毫无计划、在买其它商品的时候顺便看到就买了。


 

相关新闻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