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最「浅」的是概念,最重要的是概念,最难教的是概念,最不易学的也是概念。除了需求定律,经济学没有其他不可或缺的理论,但这定律要用得好,概念的掌握重要。从重点规划的结构看,经济学与自然科学很不相同。经济学者早就给物理学误导,以为既然在科学方法上物理与经济相同,于是把前者的数学搬进后者。这发展使用不上数学的概念被经济学子漠视了,到今天变得连国际名校的大教授也不懂。老师不懂,学子们只能望天打卦。
何谓成本?问香港的中六学生大多数答得朗朗上口,给你一个满分的定义。这可不是真的能掌握「成本」的概念。要真的掌握,五年以上在街头巷尾跑,或不断地以真实世界的现象印证,是起码的要求了。一七七六年的伟大天才史密斯对成本的概念有足够的掌握,但一八九○年的另一个伟大天才马歇尔对成本概念的掌握却频频失误。同样说成本,「定义」是一回事,学子考满分不难;「概念」是另一回事,是定义之外的内容掌握,能达大成的凤毛麟角。高斯是我认识的对「成本」的概念掌握得最高明的人,但只能给他九十分。
这里不说成本,而是说租值。其实也不是说租值,而是说租值消散。其实也不是说租值消散——一本书也说不完——而是说我这个老人家对租值消散的认识的历程,好叫今天的学子能明白他们正在学的经济学根本不管用!按历程的要点说说吧。
(一)作本科生时,学的租值称为经济租值(economic rent),到研究生时才知道马歇尔称为准租值(quasi rent),二者其实一样。归属租值(imputed rent)也一样。三者有吹毛求疵的分别,浪费时间,不要管。我喜欢简称「租值」(rent),用不着婆婆妈妈的。
当年老师教租值,起笔永远是歌星猫王的例子。这位二十世纪收入最高的歌星,卖唱之前是货车司机,月入仅数百。天才被发现后,过了不久年入以千万美元算。推理说,即使猫王的收入大幅下降,或政府抽他收入百分之九十的税,他仍然会作歌星,不变。这与土地类同:一块地无论其收入怎样转变,土地还在,租金的大幅下降不会使土地消失。租值之称于是从土地的租金或租值搬过来。想深一层,土地还在是不变,但土地的使用这里那里总会因为租金的变动而变的,正如猫王作歌星不变,但唱什么曲,或演什么戏,这里那里总会因为收入的变动而变。租值是从不变的角度看收入或价格变动。这观点,我得到鲁宾逊夫人一九三四年的大作中的《租值闲话》的启发。读该作时我刚进入了研究院。
(二)租值消散的理念起自德国的J. H. von Thunen (1826),但重要的首篇文章是奈特一九二四之作。后者难读,有错,但非常重要。该文是回应庇古一九二○提出的两条公路的例子,说好路车多堵塞,坏路空空如也,如果政府抽使用好路的税,把部分车辆赶到坏路去,社会整体会得益。奈特的回应,是如果好路属私有,路主会收费,效果与政府抽税一样。这观点当然对,也可以看为三十多年后「高斯定律」的前身。
(三)租值消散(dissipation of rent)这一词起自H. Scott Gordon一九五四的一篇重要的关于公海渔业的文章。此文把奈特的一幅两条公路的几何图表搬过来,转九十度,从镜中看,好、坏二路变为优、劣两个公海渔场。因为海属公有,任人随意捕鱼,优场的捕钓者爆满,平均工资等于平均鱼捕所值,该场的租值下降至零。这是说,如果公海渔场是私产,场主会约束捕钓人数,使平均工资等于边际捕钓所值,渔场会有租金进帐。但渔场既为公有,捕钓者有人满之患,总工资的增加替代了租金,租值因而消散了。这是一九六三年我学得的知识。同年,我读到A. Bottomley于该年发表的只两页纸的文章,说某小国的土地宜于种植杏仁树,但因为土地公有,用作畜牧,于是没有租值。这使我知道租值消散不限于劳力参与过多或产出成本增加,过少或转换资源的用途这消散也会出现。
(四)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我被邀请为一个渔业研讨会议写文章。重读Gordon的一九五四之作,发觉言不成理。每个公海的捕钓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其边际捕钓所得会等于自己的工资或机会成本,人人如是,怎可以导致平均所得等于平均工资呢?说公海收不到租金,或租值是零,是定义性的结论,说了等于没说。就是在没有约束的竞争下,每个参与者的边际所获还是等于工资,租值从何而散了?所有师友及其他文章的解释都是定义性,一律是说了等于没说。
那时在芝大,天大寒,在国际宿舍的一个晚上,我推出公海人满而使租值下降至零,要有无限的捕钓者,每个捕钓者的工作时间是无限地少。本来是重大的发现,但我跟着想到那是一八三八年法国A. A. Cournot的双头竞争的思维,只是双头变作无限头,于是在文章中说是他的。该文一九七○发表,题为《合约结构与非私产理论》。两个月前在厦门遇到一位美国教授,他说那四十年前的旧文今天还是天然资源经济学的中流砥柱。可惜到今天,很少人注意到该文提出的一个重点:租值消散只会在边际上出现,边际之内不会完全消散。
(五)一九六六年写《佃农理论》,写到台湾的土地改革,政府约束着地主的佃农分成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十七点五,导致农户的投入上升,因而使农业的产量上升,我突然想到:如果政府干脆地强迫地主把一部分的土地产权送给农户,使农户成为土地的股权拥有者,权利界定清楚,农户与原来的地主合股产出,当然要为土地争取最高的租值,其产量会与没有土地革改的情况一样。这样看,台湾管制分成率而导致的农户投入上升,与公海因为非私产而导致渔民的投入上升类同,某程度上出现了租值消散。换言之,土地收入的权利如果不是全部界定为私有,与使用的权利不是全部界定为私有的情况相同:租值消散会出现。
(六)一九六九年从芝加哥转到西雅图华大任职,暑期回港渡假,展开大规模的关于香港租金管制的调查,得到政府的协助,搜集了数十箱详尽资料。租管是价格管制,当时我早就知道价管带来的价格之外的竞争准则会导致租值消散,但香港的租管有两个重要的现象困扰着我。其一是分租:一间只五百平方呎的居住单位可以因为分租而有十多伙住户!其二是天台木屋:在楼房的天台上有木屋僭建,密密麻麻,成行成市!这些一团糟的现象,其含意却是:在租管下的楼宇,因为有分租及天台僭建而使暴跌了的租值明显地局部回升。反复推理及考查数据,我得到的结论是,所有受到租管影响的人都有意图去减低那无可避免的租值消散。
(七)我那被认为是重要的《价格管制理论》一文一九七四年发表。很难读。要点是A、价管使资产的收入界定不清楚,导致租值消散(来自《佃农理论》);B、依照个人争取利益极大化的原则,受到影响的人会试图减少这消散(来自香港租管调查);C、任何非市价的竞争准则会导致租值消散,这些非市价的准则只要被确定,均衡分析易如反掌,困难是如何推断那些非市价的准则会被采用;D、在边际上租值一定会全部消散,但边际之内可以有租值存在(来自一九七○发表的公海业研究);E、选择非市价的竞争准则,是在局限下可选的容许边际之内有最高的不消散的租值。
(八)《价格管制理论》一文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交易费用的增加其实就是消散了的租值。这提点是后来一九八一年我准确地推断中国会走的路的理论中的一个基础。一九八二发表,该文提出了一个广泛的交易费用的概念,称为社会费用,是指所有一人世界不存在的费用。二十五年后我构思《中国的经济制度》时,把这广泛定义加进以合约约束竞争替代产权约束,交易费用就变为约束竞争的费用了。没有明言,但减低租值消散其实就是减低约束竞争的费用。有明言的是租值消散不会在一人世界出现。换言之,我能解开中国的经济制度的密码,一个原因是租值消散这个概念用得好。
上述大略地回顾租值消散这个概念的发展,好叫同学们能体会到一个经济学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玩意。要有长时期的思考,要不断地以真实世界的现象印证。可以说,有实际用场的经济学主要靠概念用得好,因为可取概念的形成是基于人类行为的经验规律。我选「租值消散」这概念作示范,因为这概念的发展我走得比我知道的任何人远,远很多。
理论上,租值消散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同学们知道,那所谓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之别,而经济学行内通常低贬前者而高举后者。不对,一般均衡的创始大师L. Walras用方程式,满是数学,但经济内容却空空如也。芝加哥大学的佛利民的价格理论当年与众不同,主要因为他的局部均衡分析有一般均衡的经济内容。由我发展出来的租值消散的理念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一般均衡,容易得多,快得多,准确得多!
我的秘方是:凡是没有可以消散的租值存在的分析,不一定对,但一定是达到了一般均衡;凡是有应该消散但没有消散的租值存在的分析,一定错!后者,因为简单所以看得快。多年以来,不管是何方神圣写出什么夸夸其谈的大文,我往往在几分钟之内肯定是错。这是数十年来我不参与学术研讨会议的其中一个原因。动不动说人家蠢到死没有礼貌,但我是凭着秘方才那样说的。比我聪明得多的马歇尔的佃农分析有应该消散而不消散的租值(见拙作《佃农理论》43-44页)。此君名不虚传,他看到,知道不妥,但不知怎样处理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