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8分)
Z员工的行为是符合X理论假设的。①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②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③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④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
【问题2】(8分)
首先,梳理管理制度是否有漏洞。
上述案例中的员工既然资历很深,说明公司里有其长期生存的土壤。这个土壤,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不规范,制度上有机可乘。譬如说,能明目张胆地将因私打车票拿来报销,可见财务制度有漏洞;不遵守公司的制度也没事,意味着奖惩制度不严明。因此,管理者应该反思自身的管理意识、观念及体制,及时把漏洞堵上。否则,即使辞退该员工,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一个问题员工走了,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如果说,制度建设是刚性的,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柔性与长期的。两项建设并举,才能有效改善问题员工的问题。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都能够准确无误地把握,公司弘扬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杜绝什么,并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企业可通过不断宣传或一些活动来强化同事间团结、协作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问题员工的行为方式;公司还可在定期的员工评估中,对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也进行考评,长此以往,诸如个别人对同事态度恶劣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问题3】(9分)
首先,观察问题员工,寻找问题原因。
如果是家庭的原因导致他对工作没有热情,公司可以对他加以抚慰,激发他的上进;如果他感到在部门里得不到尊重而对同事态度恶劣,公司也可以帮助他调整心态。
其次,监控改进情况,对长期没有起色的予以辞退。
如果他凭着老资历翘尾巴,公司应该严厉地批评他;如果他能够回到“正轨”上来,说不定他和他的经验能成为公司的宝贵资产。因此,不要急于作决定,在运行前两项措施的基础上,注意观察其变化。若长期没有起色,则只好“分道扬镰”。但在辞退前,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对其进行教育帮助,而且,辞退要合情、合理和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