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种崇高的精神
在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时常会遇到让人感动和铭记的事。但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常常对周围的一切不以为然,有些人把金钱和利益看得太重,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觉得父母的细心照顾、朋友的关心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忙忙碌碌的生活,让我们忘记了感恩,也无暇去感恩,这是一种生活的悲哀。
在巨海品牌课程《打造商界特种部队》中我讲到:“永远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在这个世界上理所当然的事将会越来越少,值得我们感恩的事将会越来越多。”
凡事感谢: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谢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感谢遗忘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凡事感谢,学会感谢,感谢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感谢失败,因为它可以使你迈向成功;
感谢风浪,因为它可以洗礼人生的尘埃;
感谢障碍,因为障碍才能使人创造奇迹;
感谢成长,因为它使生命铺满精彩,写满美丽;
感谢帮助和鼓励,因为它给我更大的能力和勇气;感谢批评和挑战,它提醒我,努力前进和成功;
感谢一切帮助过我的人,
感谢国家,感谢公司,感谢老师,感谢同事,感谢父母……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得到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铭记——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唯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激、去铭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予你恩惠的人们。
一位盲人曾经请人在自己乞讨用的牌子上这样写道:“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到她,但我能感觉到她的温暖。”我们与这位盲人相比,与那些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相比,目前能健康地生活在世界上,谁说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想想这些,我们还会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吗?
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境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儿,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一窝蜂似的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有一个叫依娃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依娃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面包师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依娃,赶快去!”当依娃拿着钱回到面包师那里,并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她激动地跑回了家,告诉了妈妈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
其实,感恩并不要求回报。无力报答,或一时无机会报答,都不要紧,只要心中长存感恩、常念回报就行,因为感恩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家的小孩子,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缠上了!”
于是,她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微笑着轻声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然后,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让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常怀感恩之心,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自己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又足以稀释我们心中狭隘的积怨,感恩之心还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最大的灾难和痛苦。
感恩,就像阳光一样,带给我们温暖和美丽。
感恩,就像月亮一样,带给我们幻想和浪漫。
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你胸中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感恩是根治抱怨的良药
感恩是根治抱怨的良药,在现实中,很多人在遇到困恼或挫折时,常常会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感觉天都是黑暗的,这是非常消极的做法。
我们要心怀感恩之心,因为感恩之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阳光和雨露,就像空气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来讲一样,一刻也不能少。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报告上批了这么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列亚洲第三位。
几乎在每一个企业里,都有“牢骚族”或“抱怨族”。他们每天轮流把“枪口”指向企业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处处是毛病,因而时时都能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批评和怒气。
“我到公司这么多年了,按理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什么一直升不上去?一定是老板看我不顺眼!”
“你别看某某外表老实,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最喜欢在别人背后放黑枪,专打小报告,却偏得上司的喜欢。”
当抱怨成为一种可怕的习惯时,它的力量是“巨大”的,几乎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前程!
没有人喜欢和一个满腹牢骚的人相处。太多的牢骚什么都证明不了,只能说明你缺乏能力,无法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满意地解决掉,所以才会将一切不顺利归咎于客观因素。
不少员工总是在想着“我应该得到什么”,抱怨企业或领导“没有给我什么”,或是“我那么卖命才给那么点工资”,却没有自问:“为了得到希望从事的岗位,我还缺乏什么?可能要付出什么?做得够不够?”抱怨别人,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于是抱怨成了不负责任和不够忠诚的习惯。这样下去,他们在抱怨中会丧失许许多多的机会,落在别人的后面。
我在深圳工作时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也发过牢骚。记得进公司半年后,环境慢慢熟悉了,也会发发牢骚,觉得工作繁杂,觉得待遇不公,也有点好高骛远的感觉。很快被上司发现,上司的一席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你刚进厂的工作表现不是很好的吗?因为对公司慢慢的熟悉了,就认为自己是老员工了吗?发牢骚,好高骛远其实是一种心态的表现。试想一下,即使你发牢骚,工作也不是照样要完成吗?但若要发牢骚才能把工作干好,那给人的感觉,你是个喜欢‘讲价钱’的人,情绪不稳定的人,工作表现会‘减分’的。你发牢骚能得到什么呢?不就是发泄一下嘛!该来的工作又不会少,难做的工作也不会变容易,可能因心情不好反而更做不好,所以,发牢骚是一件很不‘合算’的事。好高骛远会让你心静不下来,沉不下去,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更不要说创造性的事情了,这是件很危险的事。”
听后细想,耐人寻味。于是我的心态很快调整过来,在后来的工作表现中,屡屡评优。至今,这番话对我情绪的控制、心态的调整是受益匪浅的。
其实喜欢抱怨的员工应该明白这样一个质朴的道理:与其毫无意义地抱怨,不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实干。如果你能每天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牢记“拥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会成为出类拔萃的员工。
有位普通职员肖兰在谈到她被破例派往国外公司考察时说:
“我和另一个同事虽然同样都是研究生毕业,但我们的待遇并不相同,他职高一级,薪金高出很多。庆幸的是,我没有因为待遇不如人就心生不满,而是认真做事。
“当许多人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时,我尽心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我甚至会积极主动地找事做,了解主管有什么需要协助的地方,事先帮主管做好准备。因为在我上班报到的前夕,父亲告诫我三句话:‘遇到一位好老板,要忠心为他工作;假设第一份工作就有很好的薪水,那你的运气很好,要感恩惜福;万一薪水不理想,就要懂得跟在老板的身边学功夫,学本事。’
“我将这三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自己始终秉持这个做事原则。即使起初位居他人之下,我也没有计较。但一个人的努力,别人是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在后来挑选出国考察学习人员时,我是唯一一个资历浅、级别低的办事员。这在公司里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一颗感恩的心是一名卓越员工应该具有的,无论在工作中发生任何事情,都要学会感恩。永远怀着感恩的心是一种人生态度,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这也是决定着我们能否成功的关键。
人人都需要学会去感恩
《说文》把“恩”这个字解释为:惠也。所谓恩惠,自然有施之一方和受之一方。恩是用惠将施受两个方面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恩吧!
感恩上天,是它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
感恩父母,是他们哺育我们成长;
感恩老师,是他们教育我们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感恩朋友,是他们让我们不孤独;
感恩恩人,是他们帮助我们走出困境……
对他人感恩,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救赎。
让我们先来看看另一个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