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成果导向——工作要靠业绩说话(2)
作者:周玉斌 申领版权
2016年02月23日 共有 97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商业时代以效率为先,凭业绩说话;企业中员工不管多么辛苦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一切用成功说话,只有成功,员工的付出才能得到回报。这是一个凭业绩说话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戴尔公司的核心经营原则就是靠业绩说话。戴尔对业绩优秀的员工一向给予奖励。同时,给业绩平平者执行的是“严厉的走人政策”。

  戴尔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考核更看重最后的结果,主要包括:一是业绩方面的成果考核;二是削减成本的考核。戴尔的成果考核指标很多,有客户忠诚度的指标考核;有投资回报率的考核等。戴尔以业绩指标考核作为标准,牵引或者引导员工为结果打拼。

  对结果负责,体现的是一个企业追求效率,超越自我的决心。凭业绩和效益说话,才能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工作和人才环境,才能使企业不断前进,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日益壮大。一名优秀的员工一定是一个以结果为导向,追求结果、拿工作业绩说话的人。因为他们知道:竞争时代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承认没功劳有苦劳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承认苦劳就承认低效率,就导致企业员工不再积极进取,而是得过且过,这样企业就没有任何效益可言,没有功劳的所谓苦劳只能是浪费资源。

  工作不是论资排辈,而是看结果

  现在大部分公司都实行岗位薪酬制,除一定数额的基本工资,其余诸如奖金、福利等完全根据个人工作业绩来决定,业绩高则收入高,否则就只能是低薪。在销售、保险等行业,其收入更是取决于工作业绩,可以说完全视个人能力而定。

    所以,作为一名员工,无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大努力,也不管你学历有多高,工作年限有多长,人品是如何的高尚,只要你拿不出业绩,那么老板就会觉得他付给你薪水是在浪费金钱,你的结局也就不言自明。

  现实就是如此,千万不要因此而责怪老板和企业薄情寡义。一个员工,必须要把努力创造业绩,为老板和企业谋利当做神圣的天职、光荣的使命。非如此,便纵有千般好、万般优,归根结底还是等于零,因为,业绩才是硬道理。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他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自己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

  “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说,“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着高明判断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拴在周围的驴子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其实工作也一样,人在工作中没有苦劳,只有功劳。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如果只讲资历不看能力,就会出现论资排辈的现象。

  俗话说:革命不分先后,功劳却有大小。

  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做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自以为是不干活的员工。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

  企业要永远保持创业状态,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让“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

  作为一个发展多年的企业,海尔怎么能保证创业元老不失去创业的激情呢?元老怎么样才能跟得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呢?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回答:“我认为对待元老还是要看他是否对企业做出贡献,如果你因为照顾他,导致企业没有饭吃了,那么这种照顾就是对所有员工的不照顾。不论是元老还是年轻人,你到底怎么样做才算真正的照顾呢?我认为不是表现在小恩小惠上,而是让他自己具有竞争力。”

  海尔不看学历和资历,只看业绩,以绩效论英雄,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每年年终,总有一部分中层干部因完不成市场任务而落马,又总有一批超额完成市场任务的新秀走上领导岗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海尔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有一位教授曾问张瑞敏:“那些跟随你多年,跟随你打天下的人,你怎么下得去手?是不是太残酷了?”

  张瑞敏的回答是这样的:“第一,我是等距离原则,与所有的干部都是等距离的,没有亲疏之分,谁上谁下完全由制度说了算。在海尔,一个管理干部如果连续四五次排在末位,他不下台反而成了怪事。通常他自己就会要求下来,完全由制度说了算。第二,这样的用人机制看似严酷,实际上是最大的仁慈,否则,迁就了一个人,毁了整个海尔,你说哪个更残酷?”

  张瑞敏常说:“海尔像一辆在发展和改革的大道上疾驶的汽车,每到一个急转弯处,总会有人掉下来。”

  业绩在海尔集团是这个企业的生命,每一个企业都把注重业绩当做自己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把业绩当做考核员工的重要素质标准之一。

  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业绩在其核心价值观中就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ge特别重视对员工业绩观的培训。

  新员工进入ge,公司会在培训中告诉他们:业绩在ge的文化中非常重要。在ge,所有员工无论是来自哈佛大学,还是来自一所不知名的学校,也无论以往在其他公司有着多么出色的工作经历,一旦进入ge,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每个员工必须重新开始,从进入ge开始,衡量员工的是他在ge的业绩,是为ge所做的贡献,员工现在及今后的表现比他过去的经历更重要。

  在ge,员工的升迁不是论资排辈,而是根据业绩和才能来决定的。才华突出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一夜之间连升三级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韦尔奇本人当上首席执行官时也是年仅44岁。

  前通用ceo杰夫·伊梅尔特在负责ge医疗系统时,曾经有一年业绩不太好。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韦尔奇告诉他说:“我们都很喜欢你,也相信你的能力,但如果明年你的业绩还不好,我们就必须采取行动了。”

  当时杰夫回答道:“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您不需要亲自来辞退我,因为我自己会离开的。”结果,第二年,杰夫·伊梅尔特的业绩又重新提高了上去,并且业绩越来越突出。同时,ge也给了他相应的回报——职位逐级晋升。在ge,这种例子不计其数。

  身为员工,必须懂得“没有苦劳,只有功劳”是现代企业的生存法则。资历不是能力,不能靠资历吃饭,否则,职场之路将越走越窄。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阶段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办事方法,你就能不断提升自己,就有可能被委以重任,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

  做一个追求结果的卓越员工

  任务与结果的差别,是很多企业的心病。有时候并不是员工不尽力,大家似乎都在努力地工作,但企业却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导致销售量下降,质量波动,人心浮动,没有业绩。同样,这也是员工的疑惑:我这么努力,“圆满”完成了任务,为什么老板还是不满意呢?

  关键就在于,我们没有把重点放在结果上,被完成任务所迷惑。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我们想要的结果,不是办不到,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执著地办到。如果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抱着不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誓不罢休的目的的话,何愁产品质量上不去?产品质量好了,何愁销路打不开?有好的产品和广阔的销路,再加上后期服务的及时跟踪,企业的结果一定是令人满意的。

  做一个追求结果的员工,是一个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突出表现。对于结果的追求,必须是一定要做到,而不能想一想了事。

  为此,我们来听听夏宇的故事:

  夏宇到一家中美合资的制药公司担任销售员。在那里,他亲身感受到了美国企业如何要求员工去追求结果、对结果负责。

  在一个小型的会议上,一位经理问科长:“我们在上海的市场开发工作做好了吗?”

  科长说:“都做好了。医药公司已经同意进货,医院以及药剂科也同意买药,对医生和护士都进行了培训,他们愿意用我们的新药品。”

  经理又问:“那为什么这些药还在我们的仓库里?”

  科长说:“那是因为北京火车站没有车皮把我们的药物运往上海,我也没有办法。”

  经理听了,立即拍案而起:“只要药没有到患者手里,就是你的事情。你必须解决。”

  于是科长对夏宇说:“咱们现在到北京铁路局去调车皮。”

  夏宇想:铁路局又不是我们开的,哪能那么容易,想调就能调的。

  科长似乎看出夏宇的心思,于是说:“经理说得对,只要药品还没到患者手中,就是我们没有完成工作。我们去争取吧!”

  后来,经过他们和铁路局的协商,车皮终于安排好了,药很快被运往了上海。

  通过这件事情,夏宇明白了:什么叫追求结果,真正对结果负责。

  “人人各司其职,追求结果,对结果负责,重视事实与数据。”这也是戴尔企业文化之一。

  微软公司的价值观中也有这样一条:信守对客户、投资人、合作伙伴和雇员的承诺,对结果负责。

  在莱特的许多作品中,最杰出的也许要算坐落在日本东京的帝国饭店。这座建筑物使他名列当代世界一流建筑师之列。1916年,日本小仓公爵率领一批随员代表日本政府前往美国,礼聘莱特建一座不畏地震的建筑。莱特随团赴日,将各种问题实地考察了一番,发现日本的地震是继剧震而来的波状运动,于是断定许多建筑物之所以倒塌,实际上是因为地基过深、地基过厚。地基过深、过厚会随着地壳移动,建筑物势必坍塌下来。

  他决定将地基筑得很浅,使之浮在泥海上面,从而使地震无法肆虐。

  莱特决定尽量利用那层深仅8尺的土壤。他所设计的地基由许多水泥柱组成,柱子穿透土壤栖息在泥海上面。可是这种地基究竟能不能支撑偌大一座建筑物呢?莱特花费了一整年的工夫在地面遍击洞孔从事实验。他将长度8尺、直径8寸的竹竿插进土里,随即很快抽出来以防地下水冒出,然后注入水泥,他在这种水泥柱上压以铸铁,测验它能承担的重量。根据帝国饭店的预计总重量,他算出地基所需要的水泥柱数。在各种数据准确的情况下,大厦动工了。筑墙所用的砖也是经过他亲自设计的,厚度较常加倍。1920年,帝国饭店正式完工,莱特回到美国。

  3年之后,一次举世震撼的大地震突袭东京和横滨。当时莱特正在洛杉矶建造一批水泥住宅,闻讯坐卧不宁,等待着关于帝国饭店的消息。

  一连数日毫无消息,到了某天凌晨3点,莱特的寓所里电话铃声狂鸣。“喂,你是莱特吗?”听话筒内传来一阵令人沮丧的声音,“我是洛杉矶检验报的记者,我们接到消息说帝国饭店已经被地震毁了。”

  数秒之后,莱特坚定地回答:“你若把消息发出去,你肯定要声明更正。”

  10天之后,小仓公爵拍来了一封电报:“帝国饭店安然无恙,从此成为阁下的天才纪念品。”帝国饭店在整个灾区中竟是唯一一个未受损害的房屋,成了千万灾民的避难所。

  小仓公爵的贺电顷刻间传遍全球,莱特成了妇孺皆知的名流。

  莱特正是一个敢于负责任、勇于追求结果的员工。他用结果证明自己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可以说,任何一个卓越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他们关注于结果,追求结果,并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得结果。

  一个企业的成功,一个员工的成长,同样需要这种追求成功的结果,对成果永不放弃的精神。只有所有的员工对成果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的时候,企业才能得到终极的成果。


 

相关新闻

让品质可久可远(6)
让品质可久可远(5)
让品质可久可远(4)
让品质可久可远(3)
让品质可久可远(2)
让品质可久可远(1)
领导能力的提升(3)
领导能力的提升(2)
领导能力的提升(1)
2.7 小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实施基于胜任能力的继任计划系统
将胜任能力模型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胜任能力模型的完成和验证
从零开始开发胜任能力模型2-2
从零开始开发胜任能力模型2-1
胜任能力模型:奠定基础
组织是如何利用胜任能力模型的
胜任能力模型如何加强改善人力资源系统
谁发明了胜任能力模型
进一步理解胜任能力模型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