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三论“英国脱欧”:为什么精英对民众失控?——兼谈欧盟的“租值蚕食”本质
作者:李俊慧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21日 共有 901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本文叫《三论“英国脱欧”》是因为此前我已经写过两篇评论英国脱欧公投的文章:其一是公投前夕发布的《写于英国脱欧公投前夕:支持英国脱欧,欧盟应该早死早超生!》(http://tieba.baidu.com/p/4625297407),其二是公投结果出来之后当天发布的《写于英国脱欧公投之后:为什么特朗普在美国大受欢迎还不能让精英们警醒自己严重脱离民众而在英国脱欧的预测上再一次大跌眼镜?》(http://tieba.baidu.com/p/4630386279)。本文是要对后一篇文章里面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这次英国公投脱欧的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什么对欧盟或英国的利害得失,而是对各国的精英再次(继美国的特朗普大受欢迎之后)敲响警钟:精英与民众严重脱节(表现为精英对民众既无知又失控)——作更充分的论述。


首先,我以前发过一篇文章:《货币理论的结构&宏观经济学的公理——再论97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医对比》(http://tieba.baidu.com/p/4593421712),里面总结出一条宏观经济学的公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是一切经济危机(包括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我在《写于英国脱欧公投之后》一文写到精英与民众的脱节时突然想到,这莫非也是政治学的一条公理?比起研究政治体制是民主还是独裁,我发现这是一个更为基础的“元命题”,即任何国家无论政治体制为何,都必然是“精英治国”,是精英在决定国家走向何方,政治体制不过是为了实现精英在了解民众的基础上加以控制(说得好听一点是引导)、使之跟随精英走向他们所决定的方向之目的的手段。所以,了解民众,控制民众,才是整个政治学最根本的元命题之一。与这元命题相比,是采用民主还是采用独裁的制度都只是形式、手段的选择,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一个国家如果在政治上出现危机(与经济危机相对应),那么它的根源一定是精英与民众发生了严重的脱节(与虚拟经济跟实体经济脱节相对应)。这是否政治学的公理,我还要再多作思考,但无疑在英国公投脱欧与美国特朗普大受欢迎这两件冲击颇大的政治事件(算不算危机见仁见智)上这个观点是有解释力的。


其次,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精英与民众会发生严重的脱节。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精英会对民众失控?——因为了解民众是为了控制民众,因此最终的目的在于控制,探寻失控的原因是解决脱节、消除(政治)危机的根本。


深入思考之后,我认为精英对民众失控有一个小原因和一个大原因。小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精英对民众无知,于是根本没想到要调整对民众的控制,自以为已经将民众控制得很好,最终却发现民众完全逸出了自己的掌控之外,所以造成失控的结果。这次英国公投出脱欧的结果让市场大幅震荡明显就是这个原因,主流媒体、专家学者(就是精英们)普遍认为公投结果会是留欧(即使只是以微弱多数胜出),最终的结果却并非如此,大出精英们的意料之外,让他们都大吃一惊。而由于精英掌握着媒体舆论,占据着知识智力的制高点(专家学者),市场的预期是由他们的观点塑造而成的,所以他们的误判就导致了市场的预期出错,以各种暴跌来反映其大惊失色的情绪。


但精英对民众无知还只能算是小原因,因为这个原因虽然直接,却并非终极。精英对民众失控的大原因是精英选择的国家路向出错了!在《写于英国脱欧公投之后》一文中我这样写道:


========

虽说精英要控制民众,但即使是独裁之下精英也不可能真的完全不理会民众的意向而一意孤行——中国古代历史上起义造反改朝换代的事情还少了吗?当然,民众的意向未必是对的,未必符合整体社会的长远利益,那么精英以道理说服、教导民众也好,以谎言忽悠、瞒骗民众也罢,这都是手段问题,不是问题的核心。问题的核心是精英必须先了解民众的意愿取向,然后再判断这意向是否符合社会整体的长远利益,如果不符合就要上手段去改变。

========


这段文字可能会使读者有所误会,以为精英作出的选择都是符合社会整体的长远利益,是正确的。确实,之所以要由精英治国,就是因为精英既然是精英,按理说应该比普通民众更有专业知识与聪明才智,更能正确地选择对社会整体长远有利的国家路向。但这个逻辑并不必然成立,并不能排除精英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像这次英国公投出脱欧的结果,我在《写于英国脱欧公投前夕》一文中分析了,民众的选择是正确的,精英反而是错的。拥有更丰富专业知识与聪明才智的精英怎么会比民众还蠢(曹刿说的“肉食者鄙”?),这是另一个问题,倒是与民主还是独裁的政治制度有关,但这个问题我已经写过很多文章去分析(见《经济学讲义》的最后一讲“政治经济学”、及我的帖吧“李俊慧吧”中的相关文章),本文就不再重复了,也免得跑题。本文着重要说的是,精英如果选择出错,迟早一定会出现对民众失控的结果。也就是说,精英对民众失控,最根本的原因还不在于对民众无知,而是因为他们为国家做出的选择或决策是错的,最终导致民众要摆脱其控制的结果。


说起来整个逻辑推理很简单明了:精英对民众的控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以精英替民众(国家)做出的选择是对社会整体长远有利作为交换的——这其实还是回到“社会契约论”的精髓:精英提供增长民众利益的服务,民众支付接受精英控制的代价。前述的引文提及,如果民众的意愿取向与精英的选择不一致,精英在了解民众意向的基础上,就要上手段去改变民意,或者以道理说服、教导,或者以谎言忽悠、瞒骗。一般人受道德审判的左右,总认为前一种手段才对,后一种手段不对。其实两种手段各有所长,前一种手段无疑是王道正途,但后一种手段在某些局限条件下也不失为一种剑走偏锋的有用方法,不仅事实上存在于精英控制民众的过程中,也大量存在于儿童教育之中。因为讲道理的交易费用(信息费用)有时会很高,不如直接用骗更省事(节省信息费用)。


例如以前帖吧的“灌水帖”里就有过这方面的讨论,读者“光师”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要教育儿童不要到湖河等深水区玩耍、否则有溺水的风险,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很难用讲道理来说服,于是索性编个迷信故事来阻吓他——湖河的深水区里有水怪,去那儿玩会被水怪吃掉的。这效果比讲道理要好得多。


把类似的逻辑推演至政治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史书里充斥着大量皇帝从出生那一天就已经有天命在身的神话式记载,但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些神话故事都只出现在开国皇帝与乱世群雄并起时代的群雄身上。为什么呢?还是跟上述的“社会契约论”密切相关。民众之所以接受精英的控制(统治)可不是因为什么奴隶劣根性天生爱服从,而是要换取精英提供增长其利益的服务。但怎么判明一个人是否精英,是否能增长其利益?在古代家天下的政治制度下,皇帝所在的家族在此之前一直大体上算是良好地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民众就承认这个家族可以继续控制自己。正是父辈的治理功绩的积累,赋予了新上任的皇帝继续治理的权威与正统性(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合法性”)。但开国皇帝与乱世时代的群雄可没有这个父辈积累下来的“品牌”租值,于是只能另觅替代品。古人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能增长民众利益的精英就能得民心,于是就能得天下(依然是“社会契约论”的翻版)。但民心无形(古代又没有民意调查,即使有,民意与民心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就用“天命”这神话化或迷信性的说法包装起来,多多少少是有“骗”的成分。于是,皇朝中间的皇帝不需要编个神话故事来说明自己的天命,开国皇帝、乱世群雄才需要。


有这么一个历史故事值得在此说一下:历代皇帝都以获得前朝的传国玺为证明自己是继承前朝江山的正统,这传国玺就是秦始皇用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制作而成的玉玺,正面刻有秦朝丞相李斯以篆文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明确以“天命”为正统性的来源。到唐太宗登基之时却一时之间得不到这个传国玺,因为隋朝的亡国之君隋炀帝是在江都政变中被手下所杀,其正妻萧皇后辗转流落突厥,传国玺在她手上当然也随之流落突厥,要直到贞观四年李靖灭突厥之时才重新回到中原。唐太宗索性自行制作另一个“受命玄玺”,上书“皇天景命,有德者昌”。这等于是再明显不过地昭告天下,天命何在?在于德政,而不是真的来自上天,而德政换来的当然是民心。


信息费用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会随着时间过去而慢慢下降。用骗的方式本来是不可持久的,骗人迟早会被发现——“狼来了”的故事就是这个经济学理论的通俗版本。也就是说,用骗的方式来作为将民意改变为与精英一致的手段,虽然短时间内可以节省交易费用,但最终谎言会被发现,那为什么这种手段还会持续被使用?关键不在于骗不骗,而在于精英的选择是否正确,即是否真的有利于民众整体的长远利益。如果是,即使到最后被民众发现是谎言,民众其实不会介意,因为他们最终是因此获利的——像小孩不会因为长大之后发现河湖的深水区里其实根本没有水怪而怨恨父母在他小时候如此骗他,反而只会体谅父母的用心良苦。真正为民众带来良好治理的皇帝,民众会一直感怀他,民心与天命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民众甚至不会费神去分辨二者的区别(前者是事实,后者说得好听是神话说得难听就是谎言)。但如果皇帝其实只是胡作非为,编再多的神话也然并卵,不要说保不住民众的相信,连江山都保不住——那些乱世群雄中除了最后一统天下的开国皇帝,其他一堆怪力乱神的杂碎有几个人(不是专门研究那段历史的人)会知道并记得他们编出来想让大家相信他们有天命的神话?


所以,如果精英的选择正确,的确有利于民众整体的长远利益,用“骗”来纠正民众的意愿取向,最终的结果并不会损害精英的形象,破坏民众对他的信任,民众仍然会愿意接受他的控制。但如果精英的选择错误,其实损害了民众整体的长远利益,用“骗”就麻烦了,迟早真相会曝光,民众会在利益受损的怨恨之上更添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的气愤,精英对民众失控就是必然的结果了。——事实上,特朗普在美国大受欢迎的原因,就在于此。民众已经腻透了主流媒体、专家学者的所谓“政治正确”的虚伪,特朗普的大嘴却实诚遂广受好评。精英们对此大惑不解、目瞪口呆,只会批评“这届美国人民不行”是没有出路的,反思自己的选择是否错了才造成如此广泛的民众失控,才能从根本上真正扭转局面,重新获得对民众的控制。是的,民众是愚昧的,他们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鼠目寸光,容易被忽悠。但时间一长,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损,日子是否越过越糟糕,民众还是心中有数的。民意可以通过忽悠被短期操控,但民心的长期积累毕竟是要靠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利益增加来获取。


最后,要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欧盟的本质是个租值蚕食的东西,导致英国民众身处其中长期利益受损而终于爆发出脱欧的决心。我以为我家读者都看过我的书,理应不用多说就明白欧盟的本质为何是租值蚕食,所以在《写于英国脱欧公投前夕》一文里只是简单说了这个结论,没做详细解释。可是后来在《写于英国脱欧公投之后》一文后看读者的评论,才发现原来很多人将欧盟与欧元区混为一谈,把欧元的问题当成是欧盟的问题。虽然欧元也是大问题,也是租值蚕食的本质,但欧盟租值蚕食的具体方式跟欧元是不一样的。欧元的问题是违反了货币理论,而欧盟的问题却是直截了当的租值蚕食,并不是货币危机爆发后为了维持统一货币(欧元)而迫使欧元区国家要出钱去救欧猪五国才间接地造成租值蚕食——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出现货币危机,欧元区本身并没有租值蚕食的问题。当然欧元这样违背货币理论的单一货币迟早都会发生货币危机,所以最终而言它还是会造成租值蚕食。


欧盟脱胎于自由贸易协议、关税同盟,但在相当程度上这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骗局,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很多时候干的却是截然相反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勾当。我以研究国际贸易起家,对欧盟的这个真相当然深谙明了,在《贸易的真相》一书里已经有过分析,我家读者居然好像没看过一样,令我大失所望!在该书的“非关税壁垒”一讲里,我转载了一篇美国人编写的国际贸易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胡萝卜是水果,蜗牛是鱼,X战警不是人!”其中前两条荒谬绝伦的规定就是“made in 欧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讲里,分析关税同盟的那段文字更值得直接贴在这里,好让大家明白英国人是如何受够了欧盟的租值蚕食之苦:


==============

一般认为,关税同盟带来两个效应:其一是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oneffect),其二是贸易转移效应(Tradediversion effect)。……而贸易转移效应却是起作用于集团外部,属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性质,是因为集团内部取消了贸易壁垒,导致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大量减少,是被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增加所部分地取代了,即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转移到成员国之间进行。如果非成员国本来是比较优势更强的国家,则它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被另一个比较优势差于它的成员国所取代,那么从进口国、原出口国(非成员国)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福利都是下降了,只有新出口国(另一个成员国)的福利是上升的——整个世界的福利下降,是因为有关的生产从原来全世界最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转移到了集团内最有比较优势的国家那里去,而后者并非全世界最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若是,没有关税同盟之前它已经会是出口国,不需要等到有了关税同盟之后才成为出口国)。


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在现实中确实发生了。英国在加入欧盟之前,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肉、奶类食品,这一来是因为澳大利亚有广阔的草原,在这些产品上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二来则是因为它与澳大利亚同属“英联邦国家”(即共同尊奉英女王为国家元首),彼此间的关税率较低。然而,英国加入欧盟之后,虽然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下降为零,但根据欧盟的要求必须统一对外征收较高的关税,导致英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肉、奶类食品的关税率上升。于是英国转向从欧盟进口这些食品。然而,澳大利亚在这些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显然强于人均土地面积小得多的欧盟国家,所以虽然英国与欧盟国家之间的关税为零,进口价格仍然高于原来从澳大利亚进口,只是澳大利亚与英国之间的关税上升导致从它那里进口的成本上升而使得这比较优势失去作用。就是这样,英国人在肉、奶方面的成本因加入欧盟而得不偿失地上升了!所以,欧盟之内实现了高度的经济一体化,到底对整个世界来说是福是祸,实在一言难尽!

==============


如果欧盟是真心推行自由贸易,只在集团之内成员国之间推行零关税就好了,为什么要干涉英国,逼它对外采用统一的税率——而且还是比英国原来对外更高的税率?欧盟哪里是真心赞同自由贸易,它其实只是要为成员国中竞争力差的国家争取利益,但这种争取利益的方式并不是通过真正的自由贸易来提升这些国家的竞争力,而是迫使英国从原来全世界最便宜的澳大利亚进口转向从欧盟成员国中那些竞争力低下的国家那里进口,也就是将英国的利益(租值)转移到竞争力低下的成员国那里去。


除了关税上的猫腻,欧盟还大量采用配额、补贴这些非关税壁垒,无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与自由贸易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驰。说什么欧盟是自由贸易,那简直是对自由贸易一词的侮辱!一位去过意大利做了一段时间访问学者的朋友在谈论这次英国脱欧公投时就说起,她在意大利的时候亲耳听到那里的人对欧盟的牛奶配额怨声载道,那时她就已经知道欧盟根本不是什么推行自由贸易的集团。


除了欧盟起家于推行自由贸易的关税同盟已经严重变质之外,欧盟的官僚主义、浪费惊人更早就是公开的秘密。早在80年代(那时欧盟还不存在,存在的是其前身欧共体)摄制播出的著名的英国政治讽刺剧《Yes, Minister》(观看地址: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347974/)里就有第一季第五集、第二季第五集等剧集对此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最新的揭露则请大家观看这个地址里的视频:http://www.guancha.cn/video/2016_06_23_365114.shtml。虽然这是脱欧派做的一个广告,但说的都是事实。该文后面有一个评论说出了真相:“事实啊,当初貌似法国坚持必须把欧洲议会放在法国,最后妥协,搞了个副中心,安慰法国人。”也就是说,这完全只是为了满足法国人的政治外交虚荣心而造成的巨大浪费,英国人(当然其实不止英国人)就要为此天价埋单(20亿英镑!),这不是租值蚕食,还能是什么?!


其实,所有的欧盟成员国都亲身经历,比一大群无知者无畏的中国吃瓜观众更深受其害、深有感触,只是英国人处于吃亏(被租值蚕食)最多、获益最少的“边际”上,所以率先“揭竿起义”,是不足为奇的。中国一大群自以为是的专家学者在那里用英国人的岛国民族性、天生对欧洲猜疑不喜欢这种套套逻辑来做解释,完全无视以下事实的啪啪打脸:其一,当初英国可是连续多次申请加入欧共体(欧盟的前身)被拒绝,锲而不舍屡败屡申之后在第三次才成功加入。为啥当年的英国就突然没有了这个岛国民族性?难道当年的英国人不算是正宗英国人?还是当年的英国人没有加入就不知道原来里面是这么坑爹的,多多少少其实是被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给骗进去了?其二,1975年英国人也曾经公投是否要退出欧共体,结果却是留欧派胜出。有趣的是,这次脱欧公投在年龄结构上看,支持脱欧的多是老年人,支持留欧的多是年轻人。主流媒体、专家学者用老年人保守、怀旧大英帝国过往的荣光来解释,真是胡说八道!今天的老年人,正是1975年投票支持留欧的那些人,他们是在悔不当初啊!知道自己当年选错了,现在终于有机会纠正(居然“生命有take two”!),当然是义无返顾地投了与当年截然相反的一票。新闻报道里说年轻人抱怨自己的意愿在投票结果里得不到体现,但脱欧的长期后果却是他们来承担,非常不公平,甚至因此而要求将享有投票权的年龄从18岁降低到16岁。我听了这新闻,心中暗暗冷笑,想:小毛头你们涉世不深、对这个世界社会无知透顶却自以为是(所以学生运动往往都是胡作非为,看看台湾的“太阳花”和香港的“占中”就该知道)。当你们也长大到跟现在投票支持脱欧的人一样的年龄时,你也会悔不当初,醒悟今是昔非,改弦更辙。幸好投票权的年龄没有降低到一大群乳臭未干的无知小儿也能掺合此等国家大事,看到你们如此蠢到死,恐怕这个年龄其实应该再提高一点才对呢!其三,唧唧歪歪什么岛国民族性的“砖家”们,请猜猜欧洲大陆上哪个国家最想脱欧?答案说出来又让你们的眼镜乃至三观都碎了一地:是法国!民意调查显示高达61%的人想脱欧(比英国公投结果还要更压倒性),只是精英不给民众一个公投的机会而已。


在对待欧盟的态度上,精英与民众的利益出现明显的分离:德国、法国这一类在欧盟居于强势地位的国家的政治家可以通过欧盟而大权在握——借助欧盟控制了其它欧盟成员国相当一部分的政治、经济决策——所以他们当然喜欢欧盟,但当然不能公然地说喜欢欧盟是因为喜欢欧盟给他们带来权力,而是一定要扯上什么自由贸易、欧洲一体化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可是这些权力对本来就不掌权的民众而言是没啥好处的,被租值蚕食所要付出的成本却是他们这些纳税人来承担,一算这成本收益,你就明白为啥民众比精英更希望脱欧,为啥在件事上精英对民众失控了。


 

相关新闻

写于英国脱欧公投前夕:支持英国脱欧,欧盟应该早死早超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