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注重细节——工作之中无小事(1)
作者:周玉斌 申领版权
2016年02月23日 共有 64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魔鬼都藏于细节之中

  在巨海品牌课程《打造商界特种部队》中我讲到:“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间定乾坤。”每个企业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但是却没有及时完成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却不愿精益求精。这样的员工常常忽视工作中的细节,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不求进取,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对存在的技术问题懒得思考,对技术隐患不去克服,总觉得做得差不多就不会出问题。

  要知道魔鬼都藏于细节之中,忽视细节定会造成重大损失,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当前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把工作中的细节做到精益求精成为很多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的公司在细节追求上的要求越来越高。

  美国华纳公司与中国永华影城合作的早期,华纳公司会经常派专人来永华影城与永华的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

  在一次对影城内部的巡视过程中,华纳公司的人发现盥洗室里有一块瓷砖坏了,不过瓷砖上面有白色的墙纸覆盖着,不是很显眼,一般的人发现不了。

  华纳公司的人马上告诉永华影城后勤负责修理的人,提醒他们赶紧修理。可是,永华影城的员工并没有重视这个细节,觉得这根本就是小题大做。接着,华纳公司又打电话给永华影城的老板朱中响,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于是,华纳专门派人到盥洗室,对着这块瓷砖拍了张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朱中响,再次提醒他换掉那块坏的瓷砖。

  就这样,这块原本在永华眼里并不起眼的坏瓷砖终于引起了永华影城的注意,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华纳公司员工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永华影城老板朱中响很受感动。

  诸如此类的小问题在永华电影院内是越来越少了。比如说影院内铺的地毯,大多数影院由于人来人往,加上保养不好的缘故,地毯磨损是难免的,而去永华的观众如果足够细心的话,就会发现永华电影城内的地毯全无卷角或者破损的现象。

  这是因为“华纳方面规定了,地毯不允许磨损,地毯接缝处的线条一定不能脱落,地毯角落处一定不能卷起揉皱”。

  朱中响说:“华纳跟国内某些影商的营销至上理念不一样,它的第一理念是:清洁和环境。他们一直强调要提供最佳的视听环境给观众。”

  像这样的小事,很多人也曾在工作中遇到过,而多数情况是,很多人觉得事情小得微不足道,不值得费心、费劲去做。这从侧面说明,很多人工作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注重细节,也不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魔鬼都藏于细节之中,你对细节的忽略常常会给公司和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精辟地指出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因此,我们要想成为卓越的员工一定要重视细节,千万别忽视细节中的魔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工作,成就自己的事业。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

  他反复强调,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如今全美国最好的戏剧院不少出自德罗之手。他在设计每个剧院时,都要精确测算每个座位与音响、舞台之间的距离以及因为距离差异而导致的不同听觉、视觉感受,计算出哪些座位可以获得欣赏歌剧的最佳音响效果,哪些座位最适合欣赏交响乐,不同位置的座位需要做哪些调整方可达到欣赏芭蕾舞的最佳视觉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设计剧院时,要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地亲自测试,并根据每个座位的位置测定其合适的摆放方向、大小、倾斜度,甚至是螺丝钉的位置等。这样细致、周到地为顾客考虑的结果,使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建筑师。

  现实中,很多员工经常抱怨公司,却从来都没有反省过自己的工作态度,他们每天都是应付性地工作,而且还发出了这样的言论:“何必那么认真呢?……差不多就可以了”等。有这种思想和行为的员工在工作的时候肯定不会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他们没有工作的动力,也没有工作的激情,当然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成绩了。结果是,本来应该属于他们的升迁和加薪机会却错过了。

  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这正是一个卓越员工必须具备的素养。也只有在工作中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员工,老板才会放心地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去办理。让老板放心的人,必将受到公司老板的重用。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意思是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换句话说就是:今天的“小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成为未来的“大问题”。因为一个人的缜密、严谨是从小、从一点一滴开始培养的;一个社会能否发展,抑或一个民族能否振兴,往往都决定于这些“小问题”能否在早期就被发现。尤其是在职场中,这个道理更容易彰显。

  现代职场中,对工作细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明显,很多公司在招聘、考核和提升员工方面很看重员工是否能够关注细节、重视细节,能否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完美。一个人要想成为卓越的员工,成为公司需要的人才,一定要重视细节。

  在一次大型招聘会上,某外企的财务部经理一职以其丰厚的待遇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眼球,应聘者络绎不绝。

  通过层层筛选,最终剩下甲、乙、丙3人进入到最后的面试阶段。

  负责面试的是一位戴着金边眼镜的外国老人,他把大家带到一间小屋子里,然后用流利的中文说道:“大家好,我是今天负责面试你们的主考官,能坐在这里,表明你们都已经相当优秀了,但是很遗憾你们其中只有一位才能最后胜出,希望你们能抓住这个机会。”老人打开随身携带的皮包,拿出3张简历表说:“首先你们先填一张个人简历表。然后再开始面试。”

  3人拿到简历表,都认真地填起来。不到10分钟都填完并交还到老者的手里,等待老者的面试。老者看了简历,笑了笑说:“我很高兴地宣布,我们将正式录用甲为我们公司的财务部经理。”

  大家都用一种疑惑的眼神望着老者。老者推了推眼镜,意味深长地说道:“你们这几位,不论是财务水平和业务方面,都是相当出众的人,但是做财务工作要的是仔细。你们认真看看我刚才给你们的简历,我要求你们填身高的单位是毫米,除了甲以外,你们都是以厘米来填的。对财务来说,正是这点小小的差别,就可能导致一个公司倒闭。用你们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说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职场上永恒不变的真理。一名卓越的员工一定深知这个道理:对待工作一定要十分认真,尤其是细节上,千万不能有轻视的态度,否则很有可能自食恶果。

  在工作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或许是一个标点符号的误差也可能给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1993年全国小麦价格开始上涨,一家私营面粉厂的业务员来到小麦产区采购小麦,这时产区的一些粮库大多是待价而沽,不想卖粮食,经不起业务员的纠缠,粮库的负责人说:“粮食有的是,卖给你也行,一吨1000元,你要不要?”

  这位业务员拿不定主意,他不知道自己出来这半个多月全国的小麦涨到什么价钱了,于是给公司老板发电报问:“一万吨小麦,每吨1000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

  老板看到电报后生气地对秘书说:“真是乱弹琴,哪有这么高的价格,现在最高的价格也不到900元,给他发电报,就说价格太高!”

  秘书赶紧跑到邮局发了个电报:“不太高。”

  没几天,业务员带着签订的购销合同回来了,老板莫名其妙,追查原因才知道,秘书发电报时,“不”字的后面少了个句号。如果履行合同势必给公司带来1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后来经过多次协商,最终面粉厂赔偿了对方15万元才算了事。当然这位秘书不久就被辞退了,而他在当地再也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远走他乡。

  是啊,“不太高”和“不。太高”不是差不多吗?可是就是差了一个小小的句号,意思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这位秘书也只好背井离乡了。

  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差不多”这个误区当中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顾客带来什么危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杜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工作失误。

  拒绝浮躁,做事不贪大

  我们以前过于强调干一行爱一行,强调敬业与忠诚,强调要做一颗螺丝钉,拧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脚踏实地地从最基层干起,结果是压抑了不少人的个性、才能的发挥和人生价值与权利的实现。也许是压抑得太久,反弹的太厉害,如今的人们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于强调自身的价值,过分索取,贪大求快。有些人追求暴富,有些人梦想一夜成名,有些企业看到一些新兴的行业便一哄而上,以致最后纷纷落马。

  在巨海品牌课程《打造商界特种部队》中我讲到:“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方能成就一番事业。”尤其是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实际经验和业绩没多少,却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以为自己本领在手,天下尽在掌握中。真正做起事来,却是心浮气躁,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处于一种悬在空中的尴尬状态。

  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浮躁,这似乎是一个自然的规律。然而,能否尽快学会摆脱浮躁是决定一个人能否顺利成功的关键。拒绝浮躁,做事不贪大,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应当注重细节,脚踏实地。

  许多年前,美国兴起石油开采热。有一个雄心勃勃的青年,也来到了采油区。但开始时,他的本职工作是检查石油罐盖是否自动焊接完全,以确保石油被安全地储存。每天,青年都会上百次地监视着机器的同一套动作。首先是石油罐通过输送带被移送至旋转台上,然后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最后,油罐下线入库。他的任务就是监控这道工序,从清晨到黄昏,检查几百罐石油,每天如此。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

  青年觉得很不平衡:我那么有创造性,怎么能只做这样的工作?于是便去找主管要求换工作。没料到,主管听完他的话,只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

  那一瞬间,他涨红了脸,真想立即辞职不干了,但考虑到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只好忍气吞声地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回来以后,他突然有了一个感觉:我不是有创造性吗?为何不能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起来呢?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青年人在机器上百次重复的动作中,注意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一定会滴落39滴,但总会有那么一两滴没有起到作用。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这将会节省多少焊接剂呢?

  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了“37滴型”焊接机。但是用这种机器焊接的石油罐存在漏油的问题。但他不灰心,很快又研制出了“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既解决了漏油问题,同时每焊接一个石油罐盖都会为公司节省一滴焊接剂。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掌控美国石油业的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

 

相关新闻

让品质可久可远(6)
让品质可久可远(5)
让品质可久可远(4)
让品质可久可远(3)
让品质可久可远(2)
让品质可久可远(1)
领导能力的提升(3)
领导能力的提升(2)
领导能力的提升(1)
2.7 小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实施基于胜任能力的继任计划系统
将胜任能力模型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胜任能力模型的完成和验证
从零开始开发胜任能力模型2-2
从零开始开发胜任能力模型2-1
胜任能力模型:奠定基础
组织是如何利用胜任能力模型的
胜任能力模型如何加强改善人力资源系统
谁发明了胜任能力模型
进一步理解胜任能力模型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