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经营,拼的就是节约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简单地说就是:不要把细小的东西忽略。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转变的,如果没有了量变,质变就无从谈起,并且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面临或已经面临微利的挑战。
微利时代的到来是一种必然,经济全球化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生存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赢得利润,因为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然而企业的利润和成本密切相关,当今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已经成为多数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因此,在利润空间日趋狭窄的情况下,谁的成本低谁就可以获得生存和发展。
所以说,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面对严重的浪费现象,面对这样一个微利时代,企业要生存,就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节约意识,树立自己的节约精神。
3年前罗伊还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现在已经成长为上海一家大公司焊装车间的生产区长,他来到这个公司后除了干好日常的生产工作外,还长期主动参与成本方面的改善工作,并提出了多项改善提案。对培养多技能的一线员工,提高现场决策效率和员工的参与意识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罗伊提出的改善提案中,有关分工协作的建议,有激励奖惩制度等。在几年的实际应用中,罗伊提出的节省方案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仅“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这一项,就为公司节省了几十万元的成本。
生产线上员工的积极参与,给公司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工作岗位培训,不仅锻炼了员工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还把生产工程师从繁重的日常监督中解放了出来,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
罗伊提倡的节约措施与单纯的生产职能分工不同,它更注重利用个人的技能达到节省,而不是靠团队来规范和辅助。这样能落实到个人,也简化了组织,提高了决策实施的效率。
这种节省的方法值得我们每一个员工学习。但是现实中的很多员工认为公司的实力雄厚,怎么会在乎这些小事呢?浪费一点根本就无关紧要。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微利时代,公司赢利的也许就是你浪费的那一点点,如果你浪费一点、他浪费一点,结果就会浪费很多,甚至可能造成企业破产。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招聘和选拔人才时越来越看重是否节约这一标准。一个不注重节约的员工不是一名好员工,即使他的能力很强、业绩突出,也难逃被解雇的厄运。
保罗毕业后,幸运地进入了一家公司。这里工作环境好,报酬也丰厚,升迁的机会也多。保罗工作十分努力,很快做出了成绩。年终他被上司召见,心中不免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保罗,你这一年的工作状况很好。不过,公司为控制成本,要紧缩人事,这是件不得已的事情,想必你可以谅解。按照规定,你可以领取3个月的失业金,相信你很快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
保罗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呆了,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于是他壮着胆子问:“你的意思是说我被解雇了吗?我到底犯了什么错误?难道是因为我工作不努力或者能力不够吗?”
“请你不要激动,公司能从几百个应聘者中选中你,完全可以看出,你个人的能力是没问题的,工作也非常努力。但遗憾的是,你并没有把自己当做是企业的一员。”说着,上司拿出一份资料:“据我观察和记录,你在一年中的出差成本比同类员工的成本高出30%。从你报销的单据可以看出,你从来没有乘坐过比出租车更为方便和快捷的地铁交通,也从来没有吃过旅馆为每位住宿客人提供的免费早餐。另外,你在办公用品方面的领用率也几乎是别人的两倍,而你拿给我的工作报告也都是打在崭新的打印纸上的……”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来看,保罗工作努力,又有能力,浪费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但从公司来看却完全相反。这家公司能够连续多年实现赢利,其成功的秘诀就是“质优价廉”——与同类厂家产品相比价格便宜。正是这种微小的差别,他们才能战胜对手,赢得顾客的青睐。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严格控制成本,否则公司赢利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所以,公司岂能容忍一个浪费金钱如流水的员工存在呢?
注重节约、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更有利于员工自身良好习惯的培养、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也是企业现代员工基本素养的标志所在。树立节约意识对于企业、对于自己都有益,并且十分必要。因此,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们都要养成节约的习惯,精打细算、节俭开支,哪怕每天多省下一分钱,这样积少成多,也可能成为公司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重要筹码。
客户不会为你的浪费埋单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御孙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俭朴是有德者共有的品质,奢侈是恶行中危害最严重的。
一名卓越的员工一定是勤俭节约,能够为公司处处节省成本开支的员工。因为他们知道,客户不会为你的浪费埋单。
林晓华是一个朴实的中年男子,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人,他在一家小厂兢兢业业地工作了4年。始终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他,总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着。
林晓华做的是调漆的工作。机器都是用手工来清洗的。他每天都熟练地用稀释剂来清洗生产线上的机器,对他来说这是得心应手的工作。在做完自己的本职工作后,他还会主动去帮助其他员工,协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清洗的工作做久了,林晓华发现稀释剂其实还可以再利用。他和车间另一名调漆工人把每一条生产线上洗机后的废稀释剂集中收集在容器内,让其自然沉淀。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再过滤清除里面的杂质,把这些废稀释剂用来再次洗机,可以达到“废物利用、节约成本、降低消耗”的效果。这样下来,一年可以回收利用的废稀释剂有两吨左右,为公司节约了可观的资金。
他的这种不为名、不为利、自觉节约每一滴稀释剂的节约精神得到了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林晓华作为一名最普通的员工,却拥有强烈的节约意识,他正是通过节约为公司创造了财富。
很多事实证明,一个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求得发展,一定要从节约开始,这就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精打细算,做好工作的同时尽可能节约成本、杜绝浪费。
节俭从来就不是个大问题,但却需要大本领才能做得彻底、做得不留遗憾。特别是对于零售行业来说,利润微薄的同时还要快速扩张,不实行低成本运营就难以生存,可谓成本决定存亡。
北京四季青桥百安居一楼卖场,偏僻的西南角有张小桌子,来访的客人在有些破旧的登记簿上签字后,通过狭窄的楼道,就来到华北区的百安居总部,与明亮宽敞的卖场相比,办公区显得寒碜。
华北区总经理办公室照样简陋,一张能容6人的会议桌,毫无档次可言的普通灰白色文件柜。没有老板桌,总经理文东坐的椅子(用“凳子”这个词也可以)和普通员工一样,连扶手都没有,就这几件物品办公室已不宽裕。
由行政部门按不高于公司的指导价去统一采购,总经理手中的签字笔只要1.5元——这听上去有些令人惊叹。而他们选用廉价笔的理由是,既然都能写字,为什么要用贵的呢?
这就是百安居的节俭哲学:企业的所有支出,都是建立在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多价值的基础之上。于是有没有老板桌不成为问题,选择廉价笔也理所当然!百安居还对客户没有直接价值的部门进行照明控制,以及对空调温度的控制也同样如此。因为客户不会为你的浪费埋单!
正是这种节约的意识,百安居的营运费用占销售额的百分比远低于同行。以百安居北京金四季店为例,京城另一家营业面积同样为2万平方米的建材超市,销售额只有金四季的1\/2,营运费用却比金四季店多出一倍。
客户永远不会为你的浪费埋单,这不仅仅是一种警醒,也应该成为我们企业员工的一种意识。客户或消费者只认可产品本身的成本,并愿意为此付费,而由员工奢侈产生的额外费用,只能由企业用利润来弥补。所以,浪费一定会造成企业利润的下降,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赢利能力,从而影响到每一个员工。
因此,每个员工一定要做到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为公司节省每一分钱,不能够让奢侈吞噬企业的利润。
省出来的就是赚到的
“开源节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理财思想。开源是指促进生产、增加社会财富;节流是指轻赋薄敛、撙节支出。即主张理财之道在于积极发展生产,培植财源,同时注意减轻百姓负担和节省政府开支,达到民富国也富的目的。这种思想也被现代企业所推崇,在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的同时也要讲求降低营业成本,节省日常开支,能省的一定要省。因为“省下的就是赚到的,省下的越多赚到的也就越多”。
因此,我们每一名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尽量减少成本开支,这些节省出来的就相当于公司赚得的利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才能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
被称为“塑胶大王”的王永庆是中国台湾的巨富之一。他曾居美国《福布斯》杂志华人亿万富翁榜首位,世界富豪排行榜第11位。显赫的地位和巨大的财富与他白手起家的经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王永庆成为国际工商界的传奇人物并不像电影中那样富有传奇色彩,甚至说起来还很平凡,他的致富经验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勤俭。
60年前,王永庆只不过是一家小米店的店主。由于当时脱粒技术不过关,米里面很容易混进一些杂物。王永庆就一粒一粒地将混杂在米中的杂物拣干净,他从不因此而感到辛苦或者麻烦。有时为了一分钱的利润,王永庆会在深夜冒雨把米送到客户家中。勤俭使王永庆的米店日渐红火,为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1954年,他创建了中国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台塑),成为台湾最大的民间综合性企业。
王永庆说:“多争取一块钱生意,也许要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但节约一块钱,可以靠自己努力。节省一块钱就等于净赚一块钱。”在降低成本方面,王永庆不遗余力。1981年台塑以3500万美元向日本购买了两艘化学船,实行原料自运。在此之前,台塑一直租船从美国和加拿大运原料。如果以5年时间来计算,租船的费用高达1.2亿美元,而用自己的船只需要6500万美元,从中可以节省5500万美元。台塑把节省下来的运费用在降低产品价格上,从而使客户能买到更具价值的台塑产品。
王永庆认为,最有效的摒除惰性的方法就是保持节俭。节俭可以使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冷静、理智、勤劳,从而使企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