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学生(本科大一生)优秀期末论文展示:讲座中的充场现象
作者:朱月秋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19日 共有 1402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前段时间,因为生活费紧张,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朋友的介绍下(因为他们有专门的兼职介绍群),我做了一次兼职——到中山大学东校区公共教学楼一场由铂涛旅行举办的讲座充场。当我提前到达现场的时候,发现门外站满了人,现场十分火爆,我正纳闷为什么这么多人还要找人充场的时候,我朋友走上去和他们打招呼,这才发现这些人都是广外的,都是来充场的。


进到教室以后,工作人员更是很公开地让来充场的人到他那里签到。在签到的过程我才发现,原来来充场的人一共来自三个群,而我所在的群里面已经有50人,每个人在充场过后都会拿到20元,那么一个群就要花1000元,为什么明明是要花钱的且没有什么效益,商家还是要找人充场?还是要坚持开讲座呢?


其实,我想想之前也其实参加过充场活动,比如说某学者到我们学校开记者沙龙,因为师兄师姐担心没有人去,就会让我们去。其实记者沙龙和铂涛旅行的充场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给的是钱,而后者刷的是人情。


那为什么学术讲座要找人充场,甚至还要找人预备一些问题时刻准备着在没人提问嘉宾的时候可以马上提问以避免嘉宾尴尬呢?


我把讲座分为学术讲座和商业讲座进行探讨。



学术讲座的充场现象


我们学院的讲座是由学术部来承办的,前期是由院领导负责邀请嘉宾,定好选择那个嘉宾,后期的宣传和控场之类的就由学生会学术部负责。


这其实就存在着一个信息费用的问题,因为其实校领导比学生会的同学更难把握学生到底喜欢什么,因为学术部的学生本来就是学生啊,而校领导要发问卷去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讲座其实是不太靠谱的,但是实际上主要倒不是信息费用的问题,因为现在有问卷星,只要设计好问卷,不用纸张,不用统计,只要组织学生去填,问卷星就会帮你统计,只要回收问卷,马上数据就会一目了然。然而,这样的数据从本质上讲就是对的错误,比如说设计1-5的喜欢度,这样子真的是了解了学生的喜好吗?就好像其实我都喜欢这几个教授,但是相比起A教授我跟喜欢B教授,所以我给A教授大的分比较低;而你是都不太喜欢这几位教授,但是相比起来你比较不讨厌A教授,所以给A教授打的分比较低。所以,我比你跟喜欢A教授,但有可能我打的分会比你低。也有可能出现形式主义,只是为了交功课,随随便便地做个问卷。倒不如事实验证,看学生的到场数量和听讲状况(提问的积极性)来得科学。所以,校领导在事前是很难知道学生喜欢什么的。


那为什么不由学生会的学生来邀请自己喜欢的嘉宾呢?看起来学生会邀请嘉宾比校领导邀请嘉宾的信息费用要少得多呢!


但是其实这里的交易费用会比较大,因为学生要去哪里找嘉宾的联系方式呢?就算通过学校或其他渠道找得到联系方式,打电话的时候说我是某某大学的大学生,感觉就比较弱。这里说白了,就是学校的租值比较大,这种租值包括了名望。好的,那就让学校联系吧,让学生会的学生挑选嘉宾。但是这少数学生可以代表所有学生的喜好吗?即使不是所有,那是大多数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比如说我这位学术部的同学会比较想听摄影类的讲座,而我本人就比较喜欢谈谈时评的讲座。而且学生挑选嘉宾,肯定还要学院进行审核因为其实学生对嘉宾的信息搜寻会比学校更难,就像学校有大数据库等数据中心;而且,很多老师都是这个行业的先锋者,他们的实践经验会比学生多得多,这里就是他们掌握的信息比学生要多,能与嘉宾产生更多的话题,更多的共鸣。而且老师的阅历也比学生更丰富,就像前段时间辅导员姐姐说有个同学到大三了,找辅导员签字,联系辅导员竟然还不会自报家门,所以,老师处事会更加圆润一点。这些都是老师经过生活,岁月积累的租值。


那为什么不选择简单一点的,交易费用比较少的呢?由学院邀嘉宾,学术部申请场地,布置场地,控场等等的后续事宜是比较好。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任由同学们一走了之,大大方方地用行动告诉这个主讲人,你讲得实在太烂了,受不了你啦!让学院看清楚嘉宾的情况。难道还要体现一下我们中大学子的素质?


同学尴尬地告诉我,因为这些主讲人其实在他们的行业里有一定的地位,他们心里会把中大学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作一个比较,和业内人士谈起的时候就会吐槽声不断,那么以后邀请嘉宾就会比较难。


所以,开每一场学术讲座都要找一些人充场,准备一些问题提问嘉宾,但是学术部的同学也告诉我,用上这些人的情况其实很少,主要还是以防万一。这也说明学院找的嘉宾还是比较好的,有一定的水准,也是同学们所喜爱的,学校的信息还是挺好的。



商业讲座的充场现象


但是商业讲座毕竟不同于学术讲座,学术讲座对讲座的内容还存在着信息费用的问题,但是商业讲座的主动权就在企业自己手上,自己讲的好不好不是心里有数吗?而且即使对自己的水平有着莫名的自信,但是他们在开讲座之前还设置了通过短信报名这个环节,通过报名的数额降低信息费用,他们完全可以猜测到自己到底受不受欢迎啊!


抱着这样的疑惑,我在负责人给我发红包的时候,向负责人提出了我内心的问题。


负责人告诉我其实一个企业是有层次之分的,公司里面有宣传团队,他们负责写好策划,然后让上面的领导审核,高层也不是傻傻的,他会看看这份策划是不是好的才会选择批下来。当然策划会写得很好很好,受众定位是怎样,能吸引到多少人,什么成本少,收效好等等。企业的高层清楚地看讲座的收效好不好的信息费用是比较高的,因为企业的高层很难分析出那些人是因为听了这个讲座而且购买自己的商品的,所以他们只能通过现场的效果,即到场的人多不多,如果多,那就说明效果很好。负责人跟我说所以这些高层是不知道这些人是充场的。


那为什么宣传团队不提高讲座的质量呢?非得花这笔请充场人员的钱呢?


因为产权的问题,下面真正接触到实践的宣传团队,他们看到宣传效果不好的时候,他们不会很积极地想尽办法去改善,而是选择从宣传经费里面拿出一部分请人充场,这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反正他们能不能收到工资的标准是宣传效果,而这个效果就是通过到场人数来判断而已。因为这些宣传团队是按月发固定工资,不是提成工资的,而企业是会拨一定的活动经费。


这样让我想起之前在新天地那个红绿灯路口,就有自称师姐的人拉着我要我扫她手机上的二维码,扫码以后让我注册一个“送药到家”的app,然后就送我一个水杯。那个师姐说,那个二维码是独一无二的,她的工资就是靠看多少个人扫了这个二维码来抽取提成的。


后来和外联部的同学聊了一下,才发现其实就算是这样的宣传团队,还分外包的广告公司,和内部的宣传团队,一般内部的宣传团队会比外包的公司要求多一点,他们总会对场地等等的要求高一些。外联部的同学说,因为内部的宣传团队一般高层还有巡视这一招,而外包的广告公司就算是高层也是抱着“好看”一点就算了。


讲座的宣传团队在前面也提到了,企业是很难判断哪些人买了东西是因为这个讲座,即使把工资改成提成也是很难起到作用的。所以这部分宣传团队是在蚕食公司里其他人的租值吗?


难道就没有办法对付这样的“恶人”了吗?


负责人跟我说,这个行业里面其实是没有所谓没有人听的讲座,只有渣的或者说比较烂的宣传团队。当一些企业遇上这些比较渣的行业和团队,才会吃这些充场的亏。但是这些比较渣的或者比较烂的宣传团队是会被市场淘汰掉的。负责人给我举了一些例子,就她所知的一个宣传团队就因为宣传效果不好,而被企业解雇。因为在此之前,企业的营业额其实是有一定的数据统计,当你投入了这部分的宣传费用,也就是边际成本增加了,结果得不到相应的边际收入,企业会做出解雇的决定。如果一些企业傻得可以,一直凭用这些宣传团队,边际成本会增加,如果收益没有增加,其利润会不断增加不断增加,不断向下切企业的上头成本,直到企业感觉到痛了,自己也会去找原因。


那这些讲座真的好像没什么用啊?


负责人告诉我,其实企业到高校开这些商业讲座,它会有恰当的受众定位,比如像我所参加的铂涛旅行,主讲人小莎老师就一直在讲她旅行的经历,这很符合大学生的,大学生比较有时间,想国庆这样的长假期就可以去旅游啦。所以,商业性的讲座总会有对他感兴趣的人群。在会场的时候,铂涛旅行让我们扫他的二维码,然后给我们送优惠券,傍边有个同学挺开心地说,寒假去旅行的时候可以试一下这一家旅游公司。


同时,这些企业会通过公众号等社交平台,把现场的照片传播出去,让跟多的场外人看到,而这些场外人由于信息费用的问题,他们不知道这些人都是充场的,就会觉得这样子的场面很热闹,这家企业的产品应该会很棒。相当于他们把充场的钱做了一次广告。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最近出现的叫外卖软件“饿了吗”?它就是实行首单立减15元,而且几乎每一家点都比没美团要便宜。我以前会认为这是“以本伤人”,先把原有的美团挤出去(我们叫外卖的人都知道,现在外卖基本是美团的天下),立住脚以后在涨价。学了经济学以后,我会想,这样子也会有后来者效仿啊!所以,根本不是这样的!这其实就是“饿了吗”的营销策略,就是为自己做了一次广告。这种相当于其实就是说服了他们的目标人群去下载app(手机空间有限,很多人都是把不常用的软件很轻易的删去。),同时也给了目标用户一次体验。


真的降低信息费用会比较好吗?


从上面的讲座现象,好像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都希望降低自己的信息费用,这样子会比较好。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想起我的小姑,她经营这一家小吃店,就在小吃街里面,但是却还是天天客流量爆满。经营的小吃也是很普通的小吃,就是桂花鸡,就是熬好两锅汤,然后让顾客挑选鸡的不同部位,放在汤里煮熟以后就加点调味料。关键是,她家小吃店前面就有一家卖桂花鸡的小吃店,但是小姑的生意却一点也没有受到冲击。在好奇之下,我问了小姑,小姑告诉我这是因为她不断研究,秘制出独特的汤料。大学城广外对面也卖桂花鸡,但确实没有我小姑做的风味独特。这种情况下,我小姑当然希望她秘制的汤底越少人知道越好,小姑就希望信息费用越高越好。



小结


这得很谢谢铂涛旅行的负责人给予我的帮助,最后临走的时候她跟我说了一句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企业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出来工作你就知道”。这位姐姐其实本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但是和我谈起充场现象的经济学原理却也头头是道,因为这位姐姐经历了企业的种种事。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理论的世界,隔着磨砂玻璃,隐隐约约,似是而非。我们应该打破这片玻璃,看看外面的世界,用外面的事实验证我们学习的知识!


 

相关新闻

学生(本科大一生)优秀期末论文展示:广州大学城新天地某奶茶店经营方略的调查及研究
(转载)关于留学、内推中介的二三事
学生(本科大一生)优秀期末论文展示:由“小煤矿”的生存浅谈产权界定及行政垄断
学生(硕士研一生)优秀期末论文展示:淘宝网按销量排序的经济解释
学生(硕士研一生)优秀期末论文展示:外卖配送何以定价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