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再谈“经济学直觉”——兼谈儿童教育,感慨“孟母三迁”
作者:李俊慧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20日 共有 1069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再谈“经济学直觉”——兼谈儿童教育,感慨“孟母三迁”

2016-10-05李俊慧李俊慧

大概就是在一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漫谈“经济学直觉”》(http://tieba.baidu.com/p/4069308655)。经济学直觉应该是一种天赋,类似于艺术、体育领域的天才,在几岁大就已经能确定是否有那个领域的天赋,可以肯定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培养的结果。所以,有没有“经济学直觉”,看小孩能比较肯定地作出判断。


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朋友晒出他的9岁小孩写的“想象作文”,如下图所示:



应该说,一个9岁小孩能写出这样富有想象力、行文流畅、思维清晰的文章,是应该大加表扬,给予鼓励的。但不得不说,这也反映了他并没有“经济学直觉”。于是我作了以下的评论:


=======

双十一就是这个节日,不需政府规定。九岁小孩有些忧国忧民是难得,但经济学直觉堪忧,需要你这父亲好好引导,别给引到愤青之路去了。

这要真是未来总理,可是中国不幸。

别怪我对孩子严厉,正因为是小孩,可以清楚地看到或者是他自身有否经济学直觉,或者是他身边的言传身教环境是怎样的,孟母三迁的意义啊!

=======


后来,我又与这位朋友私下交流了一下,我只贴出我自己的内容:


=======

我觉得他缺乏经济学直觉,主要是因为那一句说以后的东西越来越贵,大家就都买不起了。我不是怀疑你们家庭的教育氛围,我是怀疑他在学校里面老师的影响。

要是我看到小孩写这样的文章,我当然会先赞扬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但是接着我一定就要引导他思考,有可能东西越来越贵就会买不起的吗?你可以给他举例,改革开放之前,东西多是几分钱,现在的东西一般都是几块钱,甚至几百了,房子更是几十万几百万,但是依然很多人在买,所以只看价格不看收入,这是没有意义的。

你也不用觉得压力很大,说实在这世上有经济学直觉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我侄子也没有经济学直觉,也被我批评了。我觉得重要的是看到有这样的苗头就要去纠正,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乐呵呵地互相吹捧一下,只看到小孩好像可爱的一面,却看不到他的缺陷,教育就没有意义了。

我当然不是说老师在课堂上着重讲这些,我是说这小孩写这样的文章做这样的分析,我非常怀疑其实他是听大人在旁边聊天,说什么现在东西太贵啦,买不起了,以后越来越贵,越来越买不起了,他就直接把听的东西写进去,不是他自己的思考,但是他没有判断对错的能力。你应该追问一下他为什么写这样的分析,是他听来的还是自己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这样才能够追溯到病源。

=======


虽然前面已经做了解释,但我想肯定还是会有人觉得我对小孩太严厉。其实我只是就事论事,客观地说有“经济学直觉”的人确实非常少,能有当然是非常值得兴高采烈的事,没有也不需要沮丧失落,好好培养引导就是。如前面提到我的侄子也没经济学直觉,那是有一次吃饭聊天时他说喜欢吃外食,而我父母当然很反对,教导他外面的食物不如家里做的干净、营养,所以应该尽可能在家吃,不要吃外食。他反驳说,可是在家吃要自己买菜做,而吃外食就不用,比在家吃便宜。我一听就立即判断他是个没有经济学直觉的人,跟他说:“外面的人给你做菜就不用买菜吗?一样的!他还要再赚点钱呢,怎么会比自己在家做便宜?”当然,外面的餐馆做菜有批量进货的规模经济效应、专业分工带来成本下降的优势,在质量一样的前提下,餐馆做菜还是有可能比自己在家做更便宜——我有一位朋友就曾经自己买有关的食材在家做披萨,发现必胜客的披萨卖得确实不贵,她自己做可没法做得那么便宜。但我着重的是他举的原因是自己做要买菜,餐馆做不用买,完全想不到菜都一样地要存在才能吃进他肚子里,这不可能是在家做与在外吃的区别所在。


我这侄子虽然没有经济学直觉,但我发现他在诗词艺术上有比我好的直觉。我的父母辅导他学习,一段时间背诗词,一段时间学数学。有一次背诗词的时段结束了,要转入学数学的时段,他正读着李白的诗,沉醉其中,问可不可以再多朗诵一下李白的诗,我的父母当然允许了。那时他还在读幼儿园,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欣赏李白的诗,由衷地喜爱,这显然只能归功于天赋。每个小孩(其实是每个人)都必定在某方面有天赋,做父母的倒也不必为他或她在其他方面没有天赋过份忧虑。


比有没有经济学直觉更重要的是,如何教育孩子。首先,很多熊孩子就是熊家长“娇纵”出来的:明明是缺点,在类似“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家长眼中就成了可爱的优点。认识不到缺陷,就不会想到要去有意识地引导、纠正、培养。其次,从孩子表现出来的缺陷中要查出问题的根源是自己,还是孩子身边对他有影响力的人?如果是自己,当然是自己要跟着改。所以教小孩是父母教孩子,但其实小孩也在不知不觉地教了父母。好的父母就是没有孩子时即使明知自己的缺点也毫不在意地放任,有了孩子之后为孩子着想就痛下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了。所谓“教学相长”,又岂止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呢?父母子女之间也是可以有这种互相教育的良性循环的。如果是孩子身边的人,那就要注意“孟母三迁”的意义了。能改变那些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当然最好,不能改变那就只能多与小孩沟通,以抵消那些不良影响。



 

相关新闻

没有买卖,才会有伤害——《再谈”经济学直觉“》的最佳回复“》的最佳回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