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的产生
案例适用:关于剩余价值源泉与资本属性的理论
案例内容:
资本家是资本所有人,他开办工厂,使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出适合于市场需要的产品,通过产品的销售获取销售收入,从销售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收入,向土地所有者支付地租,向劳动力所有者支付工资,即劳动力价值,向借贷资本家支付利息,从而使作为剩余索取权的拥有者的资本家获得巨大的剩余价值或利润。剩余价值作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凝结着雇佣劳动者的大量的无偿劳动,即剩余劳动,从而实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剩余劳动是生产剩余产品的劳动,是工人在剩余动时间支付的劳动,它产生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劳动者生产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个人生存外还有剩余的情况下。剩余劳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了剩余劳动社会才有可能不断扩大物质资料生产的规模,也才有可能把一部分劳动投入其他部门,发展科学、文化、艺术事业,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剩余劳动的产生也反映了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1936年,天津东亚纺织有限公司,纺织工人的平均工资每天0。4元,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可生产毛线12磅,每磅售价2元。生产12磅毛线耗费原材料价值为19。2元,工具设备磨损2。4元。工人一天生产出的商品包含多少价值,其中转移的旧价值是多少,新价值和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工人一天内创造多少新价值,其中多少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案例评析
1、资本是能够带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只有带来剩余价值,才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是,劳动力要以人这个活的个体的存在为前提。所以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转化为生产劳动力的各种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能为它的购买者他造剩余价值。
2、资本和剩余价值都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资本依据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只是将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发生价值增值。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资本家的生产资料之所以是资本,是因为它被用于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可变资本是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工人,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以外用于个消费,由工人的劳动力代替。由于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劳动力价值由劳动力再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出来。而且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创造出自身的价值,而且创造了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生产资料的价值,通常被称为旧价值,由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在本次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的价值为新价值。新价值是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可以进一步说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3、发达的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作为劳动过程,工人通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作为价值形成过程,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出新价值。
在上边给定的条件中,资本家垫支的资本为19。2原材料价值,工具设备价值2。4元和工资价值0。4元。其中生产资料的价值一共为19。2元+2。4元=21。6元。它们作为旧价值在生产毛线过程以前就已经存在,但是它们在生产毛线的过程中由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毛线的价值中去。工人一天的劳动(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应是全部产品价值减去由物化劳动转移的旧价值后的余额,即是:2元×12磅-19。2元-2。4元=2。4元。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全部新价值减去可变资本价值(或劳动力价值,即工人的工资)的余额,即2。4元-0。4元=2元。这里边的0。4元,对资本家来说是可变资本,对工人来说是工资。如果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仅仅等于劳动力价值,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为了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这样,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就会超过劳动力价值,于是剩余价值便生产出来了。因此,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商品生产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生产。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在我们给定的条件中,剩余价值率为2/0.4元=500%。剩余价值反映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案例讨论:
1、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2、剩余价值率及其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