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需要之后而来的就是能力,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有需要才培养出相应的能力。可以这么说,能力就是工具。一个人利用这些工具来表达出他的需要并使之得到满足,所以能力还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人借以表达其需要的通信系统。一旦某种需要已按捺不住,它就会“借助”根据这种需要恰当地培养出来的能力将其表达出来。有时候由于需要与能力之间没有直接通道,或者两者之间的通道不顺畅,需要的表达就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人的需要和能力之间有可能会呈现出一套防卫系统,借以对行为进行调整。例如,一位员工可能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车工,并且或许已经掌握了必要的能力。但如果将他放在一个测试环境之中来考察他工作时的情况,就有可能激发他的防卫系统发挥作用,令他感到不快并继而产生紧张,使其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结果是这个人可能会被看做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人首先是逐渐产生各种需要,然后再形成相应的能力。人们从孩提时代开始便不停地通过努力工作和学习来表达这些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起表达这些需要的能力,并使之不断提高。父母(以及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员工)学习,并培养恰当的能力来表达需要。兴趣常常是若干种需要融合在一起的产物,而且这种融合通常是在人的童年时代就开始了,并且是无意识的。因此,兴趣能表明人们都有哪些需要。例如,对独立、成功和认识事物有强烈需要的人可能成为科学家。人们通过遗传获得的能力有像灵巧地运用手指的能力以及其他动手操作能力。
但是,通过遗传获得的能力少之又少,大多数更为重要的能力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和培养起来的。对于像领导力这样的能力尤其如此。没有天生的领导。领导的个性是后天培养的,也许在其孩提时代的家庭生活中就开始了。在家庭环境中,人们找到了恰当表达需要的方法。总而言之,能力是在需要与环境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为表达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能力的种类。简要地说,能力主要有以下三种。将这三种能力并列开来并不说明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能力对其他两种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1.认知能力,即用以了解世界的能力(如智力等)。2.行为能力,即依靠我们的身体做事的能力(例如,用眼睛观察,用手干活,用鼻子闻味道等)。3.感知能力,即体验生活中的许多复杂感情以及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由于大多数心理测试都是针对某种能力进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暂时离题片刻,对这些测试的用处做个探讨。总的说来,最准确、最可靠和最可信的心理测试是那些与认知能力,尤其是行为能力有关的测试。
但是由于这些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根难认定对一个人进行某种能力测试比如“智力”测试时,测试结果没有受到被测试者的行为能力,尤其是感知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做到只对某一种能力进行测试。例如,对一个人的智力进行测试,或者对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测试,那么同时测试的还有他的挫折忍受力、焦虑情绪控制力。因此测试得分作为被测试者的智力或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份证明,因为测试是在一定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下进行的。实际上获得结果根本就不是被测试者的智力得分,充其量不过是被测试者在特定条件下或者特定时刻的智力得分。因此,单项测试的结果很难令人信服,应当采用多项测试。最近所做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是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衡量其能否取得成功的最佳标准。换句话说,如果一位基层管理者在“监督能力”测试中得分很低,但是他具有成为一名、基层管理者的强烈动机,那么就有可能帮助他最终成为一名基层管理者。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需要决定能力。因此,管理者会发现,对根据人的能力测试得分来判断人的能力的做法持谨慎态度是有好处的。在对人的能力测试得分进行分析时,应该考虑到人们从事具体工作时的动机和愿望。一个人在测试中取得高分并不一定就说明他能力很强,取得低分也并不一定就说明他能力弱。例如,很有可能一位员工虽然能力很强,但由于缺乏动力,以致其能力从未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