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课程开发的思维贯穿学习管理全过程 (招银案例分享)
作者:来自网络 培训杂志 申领版权
2017年03月01日 共有 68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课程开发的思维贯穿学习管理全过程

——招银案例分享

文/张众   招银大学培训督导管理室

来源:《培训》杂志7月刊



课程开发设计思维绝不仅仅在课程准备、实施时有用,它在整个学习管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参考作用。

一、好课程的设计要素


好课程应具备四个要素:

准确的学员定位

清晰的内容逻辑

恰当的培训方法

出色的表达技巧


在四个方面中,学员定位居于首位,因材施教、以学员为中心,是确保课程适用的前提。


同时,内容逻辑比语言表达更为重要,良好的逻辑是讲师全局观念、思维品质、责任心的综合体现,直接关系到内容传递的效果。


培训设计应当基于组织运营中的实际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培训需求可能在以下八个领域产生:企业战略、文化导向、主管能力、员工素质、产品技术、监管、制度、流程。


关于内容选题,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课题宜小不宜大;

选择受众面广、便于推广复制的课题;

聚焦核心业务和关键技能


具体筛选选题时,可从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互联网+”)、影响关键KPI的能力(如营销能力)、存在普遍问题的点(如员工在某方面的共同困惑),以及员工亟需提升的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挖掘。

一门好课程离不开精心的设计和完美方法演绎从严谨的角度思考,台上的每一分钟都应当经过设计和排练。实际操作中虽不必如此严格,但也应精确到每10~15分钟(即一个知识点的时间内),都重新设计一回。诸如,应安排怎样的内容、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希望学员有怎样的感受、利用何种辅助设备,表现在技术上,即事先做好“五线谱”:提前明确每个知识点的时间线、内容线、方法线、情智线、辅助线。


二、把课程设计理念融入培训管理


培训经理作为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角色,应当是一名既有通用技能,又能基于组织实际进行提炼、总结、提升的综合设计师。


从需求出发,以学员为中心

课程设计要基于实际工作与目标的差距,“从组织需求出发、以学员为中心”,在关键能力上做文章。


曾经,我把注意力放在课程采购上,耗费较多精力来充实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这虽然很重要,但近几年来,随着85后、90后逐渐成为青年员工的中坚力量,他们最需要的似乎并不是大量教学资源,而是能够解决成长困惑的“学习路径”。这就要求培训经理运用咨询顾问和培训师思维,像打磨课程一样细心发掘员工的内在诉求。


于是,我果断把精力由筛选课程向定制路径转移。通过大量访谈优秀客户经理、业务管理部门骨干等,生成了“营销类新员工三年成长路径”,为新员工提供了一份精确到36个月的学习任务清单,包括依次读哪些书、研究哪些产品、解决哪些问题等,直接促使该批新员工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和离职率下降。这是将课程设计思维运用到培训管理中较为典型的案例。


情境的力量

场景氛围对人的影响,远大于说教。课程设计就是不断设置情境,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把学习者导入情境之中,使其身临其境的过程。有了体验,也就能够产生更加具体、明确的感动和体会。


比如,课程开头的挑战性提问,是为了将学员引入迅速紧张的氛围;围绕知识点的角色扮演,是为了唤醒学员头脑中的现有经验和反思;跌宕冲突而又切中要点的案例,是为了启发学员深入思考,为后续的讲解做准备。


对培训经理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组织培训时,不仅要关注供应商提供的授课内容,而且要注意培训场景和气氛营造。从我的实践经验来看,教室的大小、桌椅的布局、光线的明暗、空气的流通,甚至草稿纸的颜色、饮用水的温度,乃至住宿条件的优劣,都可以成为调节培训效果的工具


而究竟采用何种场景搭配,则要根据培训内容来定。例如态度类、团队建设类培训,最好是岛形桌椅、一般住宿条件,这样使得学员能在团结协作的前提下适当吃苦,磨练意志品格。


尊重认知规律

并非所有信息都能称为知识,也并非所有知识都能被有效习得。课程设计的关键在于,对于知识点的传授能否与认知规律相匹配。例如,对于工作关联度高、理论深度浅的内容,通过业务流程手册、示范演示即可达到教学目的;而对于既贴近工作核心、又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知识,则须综合运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才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


了解这一原理后,我主动将认知规律运用到培训管理中,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在呈现方式上给予不同的建议和要求,不断打造传统学习、移动学习、PK赛相结合的立体化、混合式培训体系。


总结三个方面推动企业从单纯培训向学习型组织靠拢:


知识类培训:

向“碎片化+移动客户端”方向转型,确保知识点以精致、美感、便利的形式,在学员最需要的时候,推送到他们面前。


产品类培训:

向“内训师+迭代反馈”转型,一方面打造内部讲师队伍,由产品开发者担任首席内训师,另一方面设置反馈渠道,为销售人员和使用者反馈意见提供便利。


态度类培训:

向“传统授课+PK赛”方向转型,通过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学员主动参与的愿望,唤起内心的兴趣和动力。



三、实践案例分享


过去在针对后备干部培训时,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上以讲坛式授课为主。

通过学习课程设计思维,我意识到一个大型培训项目的设计,应当从需求把握、情境设置、内容区分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思考规划。在曾供职的某分行承办“百人计划”后备干部培养项目时,我重点做了以下三项设计:


需求把握:根据学员差距确定学习内容

首先,就后备干部的胜任素质模型,在该分行和下辖各支行范围内进行全面调研,针对“一个合格的分行中层干部应具备的能力素质”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调研历时21天,面对面访谈44人,问卷访谈104人;其次,通过词频分析等技术手段,我们结合以往经验、现有同行标杆的测评模型,以及权威刊物所提及的银行干部胜任力素质要求,做了标杆对比分析,生成了分行部门总经理、支行行长两个胜任素质模型;而后,通过对全体学员测评,发掘学员共同需要提升的部分;最后,根据学员现状和后备干部素质模型的差距,形成了定制化、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清单。


情景设置:根据培训目标调节教学情境

由于项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后备中层干部,强化学员职业化和责任感,所以整体定位偏紧张、严肃。为此,我们不仅成立了班委会,而且制定了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积分管理制度,使学员第一天踏进教室就能感受到高标准、严要求的氛围。学员个人和各小组都处在动态PK的过程中,项目专门设置了看板,不断更新各小组最新得分。此外,我们还将每次学习任务按顺序做成《学习护照》,作为培训内容的记载工具。经过以上措施,学员真正树立了纪律性、紧迫感,对培训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内容区分:根据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技术

项目执行过程中,知识性内容(如基本的管理概念)可通过手机APP,结合网络学院的课件进行每日推送;能力性内容(如某管理工具的应用、创新思维等)可运用课堂讲授、随堂演练的方式展开;态度性内容(如职业化素养)则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和PK赛的方式进行呈现。经过以上“三位一体”的项目改造,不仅培训气氛更加活跃,培训效果也更加扎实。



 

相关新闻

课程开发设计 之互动学习CCAF方法
课程设计 | 三张逻辑图说明萃取最佳实践的关键结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实施基于胜任能力的继任计划系统
将胜任能力模型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胜任能力模型的完成和验证
从零开始开发胜任能力模型2-2
从零开始开发胜任能力模型2-1
胜任能力模型:奠定基础
组织是如何利用胜任能力模型的
胜任能力模型如何加强改善人力资源系统
谁发明了胜任能力模型
进一步理解胜任能力模型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