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身在北京的朋友与我聊雾霾引出的环保问题,聊完后写作此文以记下聊天中的所得。
关于中国的环保问题,我认为要分为两大块来看待,这两大块在本质上有重大区别,不宜混为一谈,但现在环保部门作为一个利益团体的策略显然是意欲将二者混为一谈,以便扩大自身权力。一大块是北京或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的雾霾问题,另一大块是全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的环保问题。
先说北京的雾霾问题。关于这一点其实我在以前批驳柴静的《苍穹之下》的长文《驳柴静的“雾霾调查”》(http://tieba.baidu.com/p/4557865848)中已经有详细的分析,后来又写了《北京的雾霾:无解?》(http://tieba.baidu.com/p/4207714449)一文作了补充,这里就把这两篇文章的内容统合起来作个总结。
我认为北京的雾霾问题是自然因素与制度因素纠结在一起造成的,非常复杂,恐怕无解。制度因素是北京的户籍福利太高,导致北京周边(以河北为甚)的人才都被“虹吸”到北京,于是北京经济高度发达,河北这些周边地区却经济极度落后(最典型的表现是国家级贫困县一大堆),与其余三个一线城市如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广州、深圳周边的珠三角城市群都普遍富裕共同发达的情况大相径庭。这造成北京对于优质环境VS经济发展的相对价格很高(即认为优质环境比经济发展更重要),河北等周边地区却对于优质环境VS经济发展的相对价格很低(即认为经济发展比优质环境更重要),相邻两地对这相对价格的差异如此巨大有若鸿沟,就造成了严重的外部性问题。河北更愿意牺牲环境发展经济,事实上其经济欠发达也导致它只能招商引资到高污染的产业进入当地生产,人才、资金、环境(不是指自然环境,是指经营环境)的劣势根本无法吸引技术高端、绿色环保的无烟工业。这有如一个学历低下、能力有限的劳动者只能找到扫大街、收垃圾、掏大粪的厌恶性工作,无法找到衣冠楚楚、体面舒适的白领工作一样。但空气是流动的,在河北被工业污染了的空气流动到旁边的北京,就有如一个掏大粪的就坐在一个衣冠楚楚的白领丽人旁边,身上的臭气熏得白领丽人受不了,却无法换个位置不跟掏大粪的坐在一起。
治本之道是让河北的经济发展起来,月入一万的人绝对不可能再接受掏大粪的工作,高污染的产业自然而然就会被淘汰搬走。而经济发展起来,也就能够吸引到高端环保的无烟工业进驻。也就是说,治本之道是废除北京偏高的户籍福利,包括要废除压制北京房价上涨的反市场的恶法,让低福利、高房价的市场力量(经济力量)赶走一部分人流动到河北。人才是一切的根本,有了人才,河北的经济发展起来,追上北京的水平——正如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广州深圳周边的珠三角城市群与上海、广州的经济发达程度差相仿佛,两地对于优质环境VS经济发展的相对价格自然就会趋于一致,北京不能接受的高污染产业,河北也如出一辙地不能接受,白领与白领相邻而坐,门当户对,矛盾不再。事实上,北京与河北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差距甚大而形成的矛盾由来已久,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只不过现在是集中地在雾霾的问题上爆发出来而已。
比北京现在更严重的空气污染其实在中国其它地方也曾存在过,如山西的煤矿业大爆发的时候,一边制造出大量暴富的煤老板,一边也将空气污染得昏天黑地,但当地没有太大的意见,因为暴富的收益与恶劣空气的成本一比较,人们愿意承受这样的代价。周边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大同小异,掏大粪的与掏大粪的相邻而坐,也是门当户对,所以也没什么矛盾。
显然,上述虽是治本之道,政治上却很难做到。而且远水救不了近火,经济发展需要一段时间,长久以来积累起来的京冀差异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迅速消除的。那么另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次优选择就是应用科斯定理,让北京人出钱把河北人养起来,即科斯定理所说的“污染空气的产权界定给污染者,由受污染者向污染者付钱购买免受污染权”。要问为什么不是“享受清洁空气的产权界定给受污染者,由污染者向受污染者付钱购买污染空气的权利”,那是因为在这个具体的案例中污染空气的河北太穷,出不起钱购买污染权,只能由富裕的北京(受污染者)出钱购买免受污染权。北京财政大量拨款给河北,保证河北把所有高污染企业都拆除搬走之后收入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上升,河北不搞经济发展也能收入有保证,这样躺着挣钱的事谁不愿意?从此河北不再费心考虑怎么发展经济,只管安心做北京的后花园就好了。据说,现在的“京津冀一体化”其实就是为了解决环保问题而推动的,可见这条路比较容易走,效果也立竿见影得多。只是河北就被养成懒人了,长期而言是福是祸实在难说,而北京承担的成本是相当高昂的——前一条治本之路是降低户籍福利,是省钱的;这后一条次优之路却是掏钱养起河北,是增加成本的。
光是制度因素就已经使得北京的雾霾治理问题相当困难,但更困难的是很可能还纠缠着自然因素。那就是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很可能导致它面临着这样一个两难的选择:或者沙尘暴,或者雾霾。沙尘暴早在明清之时就已经有了(史书上记载的“土雨”),与现代工业造成的污染毫无关系。朱老时期大力推行“退耕还林”,种植起西北防沙林,沙尘暴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却因为风力减弱而吹不散雾霾。北京的雾霾成因,我认为排第一位的固然是旁边的河北的工业染污,第二位就是北京自身的汽车尾气,冬天供暖顶多只能排到第三。北京可以出钱养起河北让其不再搞污染工业,也出钱给农民买低污染、但高价的燃料来供暖,但汽车尾气呢?限行是治标不治本,最终也只能提高燃油、尾气排放的标准,结果仍然是出钱买低污染、但高价的燃油。电动车的电价成本也比燃油要高。环保的高成本,不知道北京人是否真的愿意承担。如果这一切事情都做了,北京还是雾霾严重,那就说明自然因素才是主导,人力是无能为力的。还有一个更大的自然因素,就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对新闻有所关注的人应该知道,这个冬天连巴黎都雾霾严重——当然跟北京不能比,但自己跟自己比是严重了很多。巴黎哪有什么污染工业呢?供暖、汽车尾气的标准也够高了吧?还不照样雾霾?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暖冬、风力不足,人力能改变什么?不要说人类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冰川时期全球气候就是要降温,唐朝之时全球气候就是比较温暖(以至于青藏高原也能粮食丰收、使得吐蕃国力大振达到史上最强),人类活动其实只是小虾米,微不足道,哪里能影响地球自身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