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李俊慧 申领版权
2017年05月02日 共有 827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之前读者Cathy传了一篇她写的关于“歧视”的短文给我看。恰好我一直也在想着这个问题,就趁此机会写下我的思考。

从经济学这个撇开道德审判的科学角度来看“歧视”,我们要问的不是应不应该歧视,而是为什么会出现歧视。

一个人对社会能做出某种程度的贡献,社会却因为他的种族、肤色、性别、年龄等因素而不给予他相应的收入(甚至不给予让他能做出该种程度贡献的职位而根本无法获取相应收入),就可称之为“歧视”。从这个客观而明确的定义来看,歧视的确不是好事,但原因不是道德伦理所主张的不公平,而是它使得一个人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潜力发挥不出来,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

——顺便说一句,道德伦理的主张若能长期存在,必然是因为它的真正目的是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即它其实是站在整个社会的高度来“自私”,但它总是包装成另一个看起来与自私毫不相干、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原因,于是令没学过经济学的普通人会觉得道德好像是反对自私的。我且举一个最近看到的例子。在天涯看到一篇关于抱养小孩的帖子。发帖者一直生不出小孩,于是抱养了一个小孩,后来却生了一对双胞胎。有不少跟帖评论的人告诫她不要因此就对那个抱养回来的小孩不好,因为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抱养回来的小孩是帮她引来后面出生的小孩的,所以要对那抱养小孩心怀感恩之情,否则忘恩负义的话后面出生的小孩最终会遭天谴而遇到噩运的。看到这个“中国的传统观念”的说法,我很感兴趣,因为我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为了保护“抱养”制度。如果抱养小孩的父母一旦生下自己的小孩就对抱养回来的小孩不好,肯定会降低了亲生父母把自己的小孩抱养给别人的意愿,从而打击了抱养制度。而抱养制度有利于小孩的分布较为平均,有利于提高小孩的存活率(养不起小孩的家庭才会选择把小孩抱养给别人),从而提高整个人类物种相对于其它物种的存活率。道德是站在整个人类社会的高度来自私的特征,是何其的明显啊!

话说回头,歧视既然损害社会整体利益,那么自私的人怎么还会选择这种行为呢?仔细地想,歧视其实不是因为某个具体的人而形成,而是针对某个群体。这一定是因为某个群体对社会的贡献确实比较低,或者甚至是对社会造成的是损害而不是贡献,则其他人“低看”这个群体,其实就不算是歧视了。通常来说书生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是没能力去扛重物的,一件扛重物的工作不会招聘书生来做,这算什么歧视呢?只是,具体到某个人,有可能他的情况与他被划入的群体不尽相同,甚至大不一样,于是出现了其他人用群体特性(就是所谓的“stereotype”)来推断他的个人情况出错的结果。有某个书生可能真的是力大如牛,扛重物也视若等闲,他来应聘这份工作却被拒绝,不但他找不到工作是对他不利之事,对雇主也是个损失。显然,用群体特性来推断某个具体个人的情况出错,是信息费用造成的。雇主逐一仔细调查某个具体个人的情况,信息费用太高,他就只是简单地根据这个个人所归属的群体特性来推断,不是他不知道有出错的可能性,而是这可能性不高,是小概率事件,冒一下出错的风险还是值得的。

也就是说,在自私假设的约束下,针对群体的所谓“歧视”一定都是有其道理的,不可能真的仅仅因为“不喜欢”某个群体的心理因素而形成。先从性别歧视说起吧。为什么企业“不喜欢”招聘女性员工?略作调查就已经能找到很多事实证明女性员工的使用成本显著高于男性。之前一个电视台的人托请我给他找些实习生,他们确实非常需要招聘新人,对于学校是否名牌大学都不介意,但就是比较想招男生。为什么呢?他举个简单的例子:好比要出差,如果只派一个人,因为要搬摄像设备等重物,男生就优于女生。但通常出差都是派两个人,一个负责摄影,一个负责采访。两个都是女生的话又要面临搬运摄像设备等重物的问题,一男一女的话住宿时就得开两个房间而导致成本大增,那自然是两个都是男生的情况最好了。至于年轻女性招进来没过多久就会恋爱、结婚、生子……一大半心思都放到家庭那边去,远远不如男生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好用,就更不必说了。

就是这样,女性在生理上天然地劣于男性,本来就已经使得女性的劳动力质量低于其它情况一样的男性,再加上社会对其在家庭中的分工定位也使得一个女性的劳动力质量即使与另一个男性完全一样,她真正能投入工作的比例也低于男性,等于企业只能用了半个人,则怎么能怨怪企业“歧视”女性呢?说到底,传统观念将男性与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分工定位为“女主内,男主外”,恰恰是适应了女性与男性在生理上的不同而形成的。要不是现代社会的大量工作比起古代之时已经是对体力的要求大为降低,女性也能在外工作根本是不可思议之事。是技术进步带来了所谓的“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观念,而不是这些观念使女性能承担更多的家庭之外的社会工作。

既然观念的变化其实是技术进步的果,而不是女性也可以被社会职位接纳的因,则可想而知政府以政策干预“歧视”并不能改变观念。就以中外的对比为例。中国没有要求企业必须雇佣女性的硬性规定,但中国职场上女性的比例远超外国。有些外国有这类规定,如德国要求每五个雇员之中必须有一个女性,而且必须同工同酬。但女性员工的用人成本比男性员工高是事实,如此规定一来是导致其它生产要素的租值(包括男性员工的贡献)被女性员工所蚕食,导致低租值的企业难以生存,减少了整个社会的企业数量,从而减少了所有人的就业机会;二来则是女性的贡献较少也能获得较高收入,这导致女性的竞争压力较少,需求定律支配下她们会比男性更倾向于不思进取。久而久之,女性不但先天的生理上与男性相比处于劣势,连后天的竞争力都比男性差,而这恰恰是政府名为防止歧视、实为“过度保护”的政策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其实只会更严重,而绝不会更轻。因为工作是勉强给了你,但对你的尊重不是政府的政策可以强迫就能产生的。

反观中国,乍一看就业的领域满是对女性的歧视,但其实整个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大有改变。去逛逛农贸市场吧,那些本该是男性主导的力气活现在却大多是女性做主刀,那个做丈夫的反而是做些打下手的事。再去看看农村吧,盖了新房的人家往往是生了女儿,新房是女儿寄钱回来盖的;还是破旧房子的人家往往是生了儿子,儿子就算出外打工挣了钱却都给妻子拿走了去补贴娘家。女性无论在毫无政府保护(其实是管制)的社会领域,还是在家庭之中,地位明显都是越来越强势。说到农村,为什么那里的观念相对于城市更加重男轻女,也是有原因的。与一位出身农村的朋友一席谈,本来是听她讲自己在农村度过的童年往事,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以前的农村里男丁是何其重要!在政府的管治鞭长莫及的农村,竞争准则很多时候仍是武力决定胜负,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男丁,或者是男丁稀少,被其他人随意欺负的机率大增。生男孩不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更是保护家庭财产与利益的关键所在。但随着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政府的管治能力也越来越深入到农村,男性在好勇斗狠的竞争中占据上风的优势越来越微弱,即使是农村人的观念也在尽管是缓慢、但确实地变化着。

而正因为职场上中国女性没有政府的政策保护而显得比男性艰难,中国女性在竞争压力下比男性更积极地增加自己的个人租值。现在社会普遍流行的观念是:女性天生在生理上是劣于男性,但后天的竞争力女性比男性更优秀。有人认为那是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更有利于女生早早胜出,上的学校比同龄的男生好,受到的教育也就比较好。但“女汉子”、“伪娘”等新词的涌现,反映着中国女性承受的竞争压力大于男性,结果是女性的竞争力被磨砺得比男性更强。这并不是中国女性的可怜,而是中国女性的可敬!正如中国人的竞争压力大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人更勤奋拼搏,西方人相形之下显得懒惰成性,这不是中国人的可怜,而是中国人的可敬。财富是靠勤奋工作才能源源不绝地创造出来的,懒惰享受只是坐食山空以前积累下来的财富(蚕食租值)而已,没什么值得羡慕向往的。

转向种族歧视的现象。为什么黑人比较受歧视?最初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时候,黑人刚刚从奴隶身份解放出来,他们的劳动能力在客观上就是比白人要差。因为他们长期作为奴隶,获得的劳动能力的培养或教育都是家庭或庄园之内的劳作,社会上的一般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他们并不拥有。这其实跟工业革命时期大量农民涌到城市的时候的情况类似,农民们原有的技能都是农业方面的,在工业社会里一下子贬值为一文不值,只剩下出卖体力(所谓的“血汗”)来挣钱。任何社会都有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的情况,只是因为没有跟种族、肤色关联起来,就没有觉得是歧视。马克思的时代就是西方国家正处于那个时代,他也被一腔热血蒙蔽了眼睛,认定工人被资本家剥削了,是阶级之间的矛盾。要是加入种族因素,可以想象他会把剥削换成歧视。

由此可以推想,如果政府一直不加干预,黑人会像初入城市的农民那样,先作为无技术、低技术的劳动者参与企业的生产,所得收入当然比白人低,表面看是对黑人的歧视,其实只是对这个群体里的劳动力普遍都是无技术、低技术的事实的反映。久而久之,黑人也会像农民工那样,通过“干中学”积累起个人租值,收入就会慢慢上升至与白人一样,所谓的歧视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因为如果一个黑人的劳动力质量确实不比白人差,也就是他对企业的贡献不比白人低,即使他最初因为受到歧视(企业老板以黑人群体的特性来错误地推断他的劳动力质量)而只有降低工资要求才能入职(总有低租值的企业需要这种质量不高、但成本也低廉的劳动力),但在工作过程中他显示出其劳动力质量不比白人差的事实,企业老板对他的信息费用就会下降。黑人群体中这样的黑人数量越来越多,渐渐就能扭转整个社会对该群体的不良印象。这才是改变歧视观念的最有效的办法。

然而,不幸的是政府横加干预,制定政策想人为改变歧视的观念,禁止企业歧视黑人,规定企业必须招聘一定比例的黑人,且必须同工同酬。情况就跟上述所说的政府制定对女性员工的“偏向”性政策一样,想以此纠正歧视的偏向,客观结果却是反而使得整个社会的观念更加固化了对黑人的歧视。因为黑人受到的竞争压力被政府的这种偏向性政策人为地减轻,反而使得黑人在需求定律的支配下倾向于不思进取,不是积极地提高自身的租值来对抗歧视,企业即使迫于政策而勉强给了黑人员工一份工作,但黑人“无能”的形象从整体上并没有得到改变,反而还多了“懒惰”这一项,要获得真正的尊重,更是无从谈起。更进一步地,直接来自于政府而非企业所提供的社会福利,本身对于穷人就有养懒人的特性,而当一个社会中的穷人的主体是黑人时,穷人被养懒直接就成了黑人被养懒。黑人就是智商低下、懒惰成性的观念越发地固化。

这里贴一下“那她他”在做以前关于不能用民族性来解释现象的作业时写的内容,因为正好回答了“黑人是否天生懒惰”的问题:

有一次和同事讨论起非洲人很穷,有同事说非洲人天生就是很懒啊,我们派出去农业专家教他们种植,结果他们就在边上看着,变成专家给他们打工了。我说我在学校时,看到有个黑人,是某部族酋长的儿子,来读研究生的,非常勤快,每天割草喂羊,导师也很器重他,一直读到博士。这位同事马上说,他是个例!另一个同事说的确是有好多黑人来华留学,学习农田水利畜牧兽医的,积极性很高。结果先前的同事就称,他们到了中国以后被带勤快了。然后我又反驳中国学生懒的也很多……一直到最后,谁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最近看到有个和上面的争论类似的笑话,是美国慈善机构去非洲,教当地人种植西红柿,西红柿成熟后,还没来得及采,从远处奔来一群河马将其吃个精光,非洲人笑话老美,我们早知会如此,所以不种,老美只好自嘲,至少我们喂饱了河马。试想,即使不是河马,还有其他各种动物会偷食,即使防住了动物,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私产保护,偷盗抢劫案居高不下,自私的人仍然不会选择从事生产活动。所以非洲人穷、懒,绝不是什么民族劣根性,一定是当地对私产保护不力。

总而言之,某个群体被歧视,一定有它的道理,客观地追寻背后的局限条件往往会发现其实不是歧视,而是正确的“低看”。但个别人未必具有该群体被打上标签的那种特性,他被错误评价才真的是受到歧视,这是信息费用的问题。重要的是政府干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只会固化了歧视的观念。让个别不具有该群体特性的人先接受貌似不公平的较低收入,进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降低雇主的信息费用,至少能改变针对他个人的错误评价。以此为激励,群体中的其他人在歧视所形成的较大的竞争压力下力争上游,渐渐改变整体的状况,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这个群体的“低看”,所谓歧视也就慢慢消失。

最后附上Cathy分析歧视的短文:

关于人种歧视的问题,除却因巨大租值经济利益而形成的大规模屠杀的借口等不论(歧视也是经济规律的体现),对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肤色来对另一个人能力做判断的歧视,同意猪猪"francofang"在老师2013913日博文中评论的观点。了解一个人如果需要付出的信息成本较大(相对于收入),就会选择一个成本较低的替代标准。肤色是其中一种,其他还包括类似招聘中的学历、毕业学校、工作背景等。例如在法国(如之前帖子所说的美国福利、税收政策,事实上是把黑人引入了越来越贫穷,文化程度越来越低的状态),大多数黑人在知识型工作方面能力比较差,人们选择医生一般不选黑人,得知急诊医生多为黑人和阿拉伯人医生可能也会避免去,是通过肤色来节省了解其医术的信息费用。但也许是这名黑人医生医术其实并不低,但因为肤色而不被选择。局限条件转变,如果病人病情不急,有足够时间了解医生医术再做选择;或者这名黑人医生医术特别好,大家口口相传,其名声早已再外(含义着了解其医术的信息费用降低),肤色作为判断其医术的替代作用就弱化了,人们将更倾向于在相同价格选择医术高明的医生,而不是看肤色。肤色其实与产品的品牌相同,一个低端品牌出了一款高端产品质量好,外貌够炫酷,体验够好,但一般市场效果都不好。除却品牌本身给用户带来的收益外(有面子之类),品牌是用户用这个成本更低的判断标准——品牌节省去详细了解的信息费用来做选择【没有人会说用户是歧视了低端品牌,还是很多问题一到人身上就看不太清楚了】。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费用的降低,使得品牌这个代替判断标准的功能也在弱化(以前需要通过大量的投入来建立这样的租值,以上头成本的形式把没有品牌名气的挡在外面),这也就说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用户不认品牌,只认体验的根本原因了。部分取代"品牌"这个判断标准的是交易量、好评量、关键的还是评价中其他用户的体验感受都可以较容易的知道。

招聘中的歧视条件,其实是因为存在交易费用,如果雇主面对很多应聘者时,要一一检验每一个应聘者的工作能力费用奇高,索性就划出一些条款,将部分应聘者拒之门外。比如根据经验,招聘者认为该岗位名校的学生能力更强,那就列个名校List,不是List上毕业的就刷掉;岗位需要熬夜,女性因为生理、家庭等因素往往不能高质量完成,刷掉女性;40岁以上普遍学习能力差,刷掉。处女座事儿多,刷掉。但实际上,存在交易费用就不能保证一定,因为不了解应聘者的真实能力很有可能将能力高者也刷掉了,比如马云就是非名校处女座(当然其当员工的能力不得而知,做创业者是成功的);再比如有的女汉子往往比男人更能拼等。对于这种被刷掉而有能力的应聘者来说,就会心生抱怨,明明我很厉害,凭什么不要我,他们歧视(当然,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能力,都是倾向于要抱怨一番的。不同的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就会想办法帮助雇主降低交易费用,其中包括让自己变得更厉害;或者另辟他路。而无能者只能循环往复的抱怨)。被这些条件刷掉的能力高者是节省了一一检验应征者交易费用的代价。


 

相关新闻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婚丧嫁娶随份子的经济解释——兼谈“法治”适用的局限条件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落败的薯条鱼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旅游业黑幕频频的经济解释优秀学生论文展示:旅游业黑幕频频的经济解释(作者:陈碧琦)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拍卖会上“冲动”的神话——兼论“租值消散”与“租值蚕食”的区别与联系
关于“零利润定理”的一场妙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