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有另外一个问题。
实际上,消费者们对便宜的商品并不太热衷。他们喜欢的是独一无二的、不同寻常的、人性化的东西。没错,在一段时间之内,你可以暂时靠廉价取胜;但如果想在这个市场上立足,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依靠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其实人们在其他地方也能买到比乔氏超市[6]便宜得多的东西,但就是因为那里不断发展的会员制度、新鲜的商品以及购物的乐趣,留住了顾客——尽管人们本来打算省点钱的。
既然低价位的商业策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那么剩下唯一的成功方式就是进一步扩大人际关系网并且不再把员工当成机器,为他们提供个人发展的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产品的增值。对于那些总想尽量压低成本的公司来说,以前只通过价格来决定是否购买的顾客,他们的购买方式已经发生变化了,这个变化实在让公司很头疼。他们必须琢磨出来,怎样才能从那些高薪的、独特的、不那么听话的员工身上获得利润。
这时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变得更平庸、更标准化、更廉价;另外一条路就是通过更迅速、更出色、更人性化来取胜。
[6]乔氏超市,美国中产家庭最喜欢开车去“节约购物”的地方。——译者注
可以互换的一次性劳动时代
大概一个世纪之前,社会领袖们建立了一种社会体制,这种体制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直到现在,我们很多人仍然觉得这个社会本应如此,并且以后也会一直如此。
我们认为这个体制一直沿袭至今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依然遵循着它。殊不知,我们这么继续一天,就是浪费一天的时间,浪费一天的钱,浪费一天的机会。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我们成长起来的环境是建立在一些非常简单的准则之下的:出去上班,好好表现,努力工作,听老板话,坚信不疑。如果能成功融入这个体制中去,你就能受到奖励。
这一切都是阴谋!我的话也许有点重,但是并没有说错。你已经被欺骗很多年了。你把自己毕生的时间投入到了一场巨大的骗局之中,而在这里,你永远不会是最后的赢家。
如果你敢玩儿,你必然失败,那么游戏就结束了。而现在,再也没有那种别人告诉你到底要做什么的好工作了。
最后那根稻草:土耳其机器人定律[7]
这条定律是这么说的:“任何一个项目,只要能把它分解成足够小的,并且都是可以预测的部分,那么就能不花一分钱地完成它。”
吉米·威尔士带领一个小小的团队,创建了维基百科[8],打败了有史以来最牛的工具书。而这个团队中大部分人都是义务工作,是没有报酬的。
《大英百科全书》出版于1770年,至今已经修编了百余次,在过去的250年中,花费在编纂以及修订上面的金额已经超过了1亿美元。
而另一方面,维基百科无论在内容、受欢迎程度、咨询更新方面都好过《大英百科全书》无数倍,却几乎没花一分钱。这对任何一个人,乃至数千人的团队来说,都无异于天方夜谭;但如果把一份项目计划,以句或段为单位细分成成千上万的小的部分,那就是可以实现的。维基百科正是充分理解了土耳其机器人定律的精髓所在,不指望少数几个拿着高薪自称为专家的人,仅仅依靠组织松散的协调合作,无数有知识的人们乐于为知识库添上个一砖半瓦,维基百科就这么蓬勃发展起来了。
最初的土耳其机器人是一台用来陪人下象棋的“电脑”,它跟《大英百科全书》诞生于同一年,由一个叫沃尔夫冈·冯·坎普林的人发明的。实际上,它压根不是什么“电脑”,仅仅是一个身材瘦小的人钻到箱子里藏起来,假装成电脑的样子。
亚马逊公司从这件事受到了启发,并以同样的名字推出了一项服务。任何个人或者公司都可以在土耳其机器人网站上发布自己的任务,之后就会有一个看不见的人来把这个任务分成若干小部分,然后分别找人去做就行了。这虽然看上去有点奇怪,但只用花很少的钱就能完成,还无需去跟别人打交道。
举个例子来说吧,约翰·詹奇对我进行了一个采访(大约40分钟的录音),他把这个采访录音上传到网站,使用土耳其机器人来整理录音。只需要付给网站一些钱,网站就会把这段录音分成若干小部分,然后打包分派给一些匿名劳动者,每个人都只需整理一小部分。用不了3个小时,被汇总整理好的访谈记录就能打印出来寄给约翰了。
像castingwords这样的抄录网站,运用土耳其机器人,整理一分钟录音的价格只有不到50美分;如果用普通的那种专业的方法,每分钟则需要2美元(一共需要80美元)。这些网站支付给抄录人员(那些人都要会说英语,会打字,有可以上网的电脑)的报酬是一分钟19美分。我算了一下,这样一个小时也不过才30美元,而且工作质量也不会有问题。一个本来要花80美元才能干完的活儿,因为土耳其机器人对其过程的细分,只需要20美元就完成了;节约了70%的成本,速度却大大提高了。
互联网让白领阶层的工作成为了一个建造金字塔的过程,没人能凭一己之力盖出整个金字塔,但是我们都可以为之添砖加瓦。
现在该说到可怕的那部分了:一些老板总希望他们的员工(是你吗?)能变成下一个土耳其机器人。而这是你梦想的工作吗?
[7]这本书中有些章节本来应该以一条很长的脚注形式出现的。如果担心会影响对这本书的主线索的把握,你完全可以跳过这些部分,但我觉得这些其实是一些有趣的关于历史和科学方面的内容,所以我把这些内容做成单独的章节,标题用()注明,读与不读,自己决定吧。——作者注
[8]维基百科,一部基于互联网、内容开放的全球多语言百科全书,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百 科全书。——译者注
对可互换性的追求
1765年,一个叫让·巴普蒂斯特·格里博瓦[9]的法国将军给我们开启了对“可互换性”这个话题永无止境的探索之路。他论证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法国军队枪支的各个零部件都是可以通用的,那么枪支的准备和制造成本都会下降。
那时,机器、设备还有武器的零部件还都是靠手工组装起来的,一个螺丝只能配上特定螺母,一个扳机只能装得进特定的扳机架,一支枪管也只能塞进特定的枪托里去。说白了,就是每杆枪都像特别定做的一样。
托马斯·杰斐逊[10]在巴黎会见了格里博瓦和他的助手霍诺·布朗,回国之后通过一番苦口婆心地游说,终于把他们的这套理论引入了美国。于是,当伊莱·怀特尼接到了一张来自联邦政府的1万支枪的订单时,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想想怎么才能生产出可以互换的零部件。
几十年来,武器制造商们为了制造出来枪支的标准化零部件,可谓不惜血本。而其他行业对于这个问题则有些后知后觉。一直到1885年底,胜家缝纫机厂——在美国,他们的产品质量可是最过硬的——生产的仍然是客户定制的产品,也就是说,各个产品之间的零部件都无法互换通用。
亨利·福特[11]让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他发展(和推动)了大规模的生产方式,使得汽车制造业能够用极低的成本换来庞大的产量。资本主义将此奉若神明。在“福特体系”得以运用的短短2年时间里,一些福特工厂的生产率提高了3倍,甚至更多。
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关键就在于其每个生产环节都具有可互换性。时间、空间、人物、活动、金钱,包括原材料——每一个环节都变得更有效率,因为这些都是可以预见并且相对独立的。福特奉行的准则就是不以对互换性的追求为代价,去换取短期的盈利,一直坚持标准化生产。
这样做唯一的结果是,为了节省成本,熟练工、润饰工、特制工通通被解雇,公司迅速发展起来。换句话说,首先要有可互换的环节,其次要有可互换的工人。到1925年,生米终于煮成了熟饭。工厂主唯一的目标就是花尽可能少的钱去雇到尽可能低技术的工人。这时候,做别的事情简直是跟自己的钞票过不去。
[9]让· 巴普蒂斯特· 格里博瓦(jean-baptiste colbert)法国18 世纪革命前的一个将军,18 世 纪60 年代在法国军队中所进行的改革,使法国炮标准化,易运转,并提高了准确性。——译者注
[10]托马斯· 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是美利坚合众国第3 任总统(1801 年~1809 年)。同 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1776 年)的主要起草人,及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响力者之一。——译 者注
[11]亨利· 福特(henry ford),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 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它不但 改革了工业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有一些社会理论学家将这一 段经济和社会历史称为“福特主义”。——译者注
一定要有服从性吗?
想象一下,现在咱们面前有一堆硬币,400枚。每一枚都代表人类文化史上的250年,这堆硬币代表的就是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部落以来到现在的10万年的时间。现在,把最上面的那枚硬币拿走,它代表的是人类社会出现工厂和工作的那段时间——如同我们现在所见的世界。剩下的399枚代表的是迥然不同的商业、经济和文化观点存在的时间。我们如今的视野和观点与以前相比也许已经有了新的形式,然而原来的那种方式却是由来已久的。
如果你告诉家人你找到了一份“工作”,要到一个他们从没听说过的工厂里上班,这要是倒退五六代人,可是个不得了的事情,它会让这个世界面貌大变。
去工厂里上班并不是人类的自然状态,人类本质上并不是这样。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是因为我们被洗脑从而接受了等级制度的存在,不愿意承担责任,所以去工厂上班就成为了一种生存方式,也是我们看来唯一的、最好的方式。
才能、原创精神以及谁才是艺术家?
我乘飞机,坐在齐克旁边。
我是说,我坐着,但齐克没有。齐克只有2岁,整个旅途中,他都在飞机上走来走去、放声大笑、问东问西、四处乱摸、和人聊天,对一切都感到好奇。
你能变得像齐克那样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知不觉,我们榨干了你身上的那种特质——真是让人觉得羞愧难当。因为齐克身上所具备的那种特点(其实已经丢失不少了)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我们都是随波逐流的人。
农业出现了,于是我们变成农民。
工厂出现了,于是我们变成工人。依据操作指南为工厂干活,拿着应得的那点薪水。
那如果工厂倒闭了呢?
我们要依靠什么?依靠才能。
现如今,成功就意味着成为大师。
事实上,就在工厂的工人们还在为生活奋力打拼的时候,艺术家正在书写历史。未来属于那些主厨们,而不属于普通的炊事员和杂役们。找本菜谱(里面写的都是可参考的操作指南)很简单,而找本教你如何成为主厨的书却很困难。
白领干的那点活儿
白领们穿得很白净,但干的仍然是工厂那点活儿。
他们拿着笔,处理程序,敲着键盘而不是操作钻床。工作一天后,身上仅有的那点油渍也是来自中午叫的那份外卖。
但是他们干的依然是工厂的活儿。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的工作都是已经计划好的,是可控可测的;是因为他可以优化自己的劳动效率;是因为他们在早晨的时候就知道接下来的一天都要干什么。
白领的工作本应是用来维护中产阶级的利益的。机器可以代替人把设备搬上楼,但是永远不能代替人去接电话或者发传真。
当然,机器已经代替人干了一部分工作,而更为糟糕的是,在竞争压力(或者是贪婪的本性)的驱使下,一些公司甚至想把工人变成机器。
如果工作量是可以评估出来的,就能更快完成。
如果评估结果可以编成手册,就可以把活儿外包出去。
如果可以把活儿外包出去,就能更便宜。
最终的结果就是造就了无数垂头丧气的员工,每个人都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像个机器人一样地工作。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制定一个又一个的政策、打通一个又一个的电话、诊断一个又一个的“病人”。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
平均化时代已经结束了
对于已经成为庞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的工人来说,他们再也无法获得公平的对待了。
之所以要强调这个,是因为这点是众所周知的。学校和社会也在对下一代人灌输这种思想。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礼物”、人际关系和人性化的工作——还有能够创造这些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