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旅行,通信和制成品)的发展意味着几千年前已经为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准备好了条件——只有当我们和更多的人做生意,雇佣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人相互影响时,这种飞跃才会发生。如果我们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大,我们就能带来这种飞跃。但是,我们文化和生物上的要求是让世界就保持这么小,如此一来,冲突就出现了。
我们的生活只需要一个小小的世界,而生存却需要大大的世界,这种矛盾也是在现代世界中,我们诸多压力产生的源头。
礼物让部落形成
据《圣经》记载,摩西曾立下规矩,发放高利贷的行为是被禁止的。规矩其实很简单:不许向同胞放贷,但如果向陌生异族人放贷的话则不成问题。这件事情可不只是存在于远古的事件,禁止收取利息的法令一直沿用了数千年,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后才得以废止。
这很值得我们花点时间去弄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
如果资金在部落内部能够免费流通,就有助于整个部落蓬勃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例如,我给你钱让你买来种子,你的庄稼就可以大丰收,这样我们就都有钱了,我们还可以继续把钱拿给其他人进行投资。资金流通速度越快,部落发展速度也越快。另外一种选择是建立守财型的部落,人们都拼命去寻找足够的资源,用来提高生产力。
显然,这里还有另一种力量在起作用。如果我借给你一笔无息贷款,同时就意味着我信任你,送给了你一份礼物。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强了整个群落的力量。就像你不会向你的丈夫收利息一样,你一样也不会向部落的成员收利息。
但另一方面,陌生异族人是不被信任的,说得更明白些,就是陌生人不应该享受到这种礼物带来的联系,如果这样的话,就把陌生人变成自己人了,而部落的规模已经太大了。如果我借钱给陌生人,那只有一个理由:为了赚钱。我借给你钱是要承担风险的,如果事情进展顺利,对借贷双方来说就是个双赢的事情,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交往的。
艺术创造之所以有很强大的影响力,原因之一就是它代表的是我们可以送出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可以把这份礼物送给同事,或者可以利用它和陌生人发生联系,它加强了整个部落的凝聚力。
当你走进老板办公室想问问他的建议,他肯定不会向你收取计时费用,即便他是咨训师或者心理分析师,即便你问他的只是一个个人的问题。他的时间、他的关注、他的见解,所有这些都只是一份礼物。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你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马丁·路德以及金钱文化的开端
宗教改革促使商业贸易空前繁荣起来,也为我们今天的商业贸易打下了基础。当宗教改革以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之初,一些大权在握的本土利益代表者对马丁·路德进行了大肆游说。最后的结果是,马丁·路德一方面赋予了国王和地主一些道德上的权力来管理统治百姓,另一方面把土地回租给了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新教会开始寻找政治上的扶持,它对重商主义的推崇使它获得了政治掮客的支持——因为天主教会反对收取利息以及原有的公共用地商品化,政治掮客正对此气急败坏(天主教会希望以此削弱土豪劣绅、国王亲王的势力,当然,这都是建立在罗马教皇的绝对领导之下的)。
宗教改革的燎原之势之所以会如此猛烈,原因之一在于商业利益的趋势,因为商人们需要一种道德权威来保证借贷金钱的合法化,对于这种现象给世界的文化和经济带来的巨大改变,我很难给出什么溢美之词。
如果真像托马斯·杰斐逊写的那样,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创造了一个“商人无故交”的世界的话,如果人人都变成了陌生人的话,那做起生意来就更方便了;如果人人都变成了陌生人,那么那些原本作为礼物的东西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了。商人阶级对于帝国主义制度和金钱文化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不是鼓励放债经营,商人阶级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种观点让许多传统部落解体消失,以商品贸易为基础的组织取而代之发展了起来。如果没有对高利贷行为的鼓励,东印度公司、法国的时装商店或者意大利的银行都不会出现。
马丁·路德正是看清楚了这点,迎合了国内政治掮客的需要,才能使宗教改革迅速发展了起来。罗马教皇别无选择,只得乖乖照做,把禁止高利贷的规定加以改动,使之表意含糊,最终被取消。于是,资金开始流通,投资出现了,商业繁荣了,生产力迅速提高了。人们成为经济活动中的独立个体,可以把每一笔交易都当做是一次借钱或者赚钱的机会,每个人都变成了商人、借方、贷方。
忽然,你的部落变成了利润中心。你认识的人越多,挣的钱也就越多。领导阶层也很神奇地从管理社会事务转变成了管理经济事务。
在前500年中,成功的最好办法是把每个人都当成是可以与之做生意的陌生人。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被多级商人和保险推销员搞得紧张兮兮的。看上去似乎商业和部落之间仅存的一些微小分歧已经消除了,伴随着这条分界线的消失,我们也抛弃了仅仅把村庄看成一个部落的想法,我们离开了自己长大的部落,和那些我们与之共同工作的人一起生活,把自己也看成是他们中间的一分子。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与之共事的群落成员变得和自己的家人一样重要。你和你姐姐讲话的次数能多过你和老板讲话的次数吗?再跟中西部公司的销售员比比呢?
人类对群落有一种本能的需要,但是群落的组成结构却永远都在改变。现在,这个群落里面不再只是我们的家人、村子里的人和教友了,还包括我们的同事以及关系良好的客户。
这种双重改变意味着我们与之发生职业往来的最好对象,从陌生人变成了我们所处的群落。如果让我们自己选择的话,那我们当然都愿意和熟人而不是外人打交道。然而如果群落成员是像家人一样的话,我们就不能向他们收利息赚钱。更加紧密的联系带来了更好的结果,礼物文化又重新兴起了。从赠与到利息再到赠与,真是兜了一个大圈子。
赠与——被遗忘的行动
500多年来,随着收取利息的合法化以及资本流转的制度化,人们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行动都被染上了一层商业色彩。
如果你做了什么事情,那一定是为钱才去做的,至少也是间接为钱去做的。当然,你还没有发展到要向你的孩子要饭钱,但是你也不会鼓励他们去为超市免费打扫卫生吧——凭什么去?有专门干这活的人!
举个例子吧:我想要从机场进城,于是和40个人一起排队等出租车。如果我大喊一句:“有想要拼车去万豪酒店的吗?”人们会觉得我很好笑。他们不想因为坐车而感觉对我有所亏欠,他们不想和别人有什么交流,不想因为这份搭顺风车的小礼物而跟我敞开心扉地聊聊天。他们宁可自己花钱坐车,一个人待着,图个安静省事。很难想象两个贝都因人[73]会这么热情地拒绝对方的邀请。
礼物如今已经沦为了现金的替代品。如果我送你一份礼物,在你看来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你希望我能有所回报,其实就跟我直接给你钱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加了一层掩饰而已。例如,某个工作室的负责人正琢磨着:“圣诞节的时候我可以送部弹球机给塞斯·罗根,这样一来,他就欠我一份人情,那下一轮谈判就好办了。”
对于这类“礼物”来说,第一个问题当然就在于,它们扭曲了礼物的真正含义;第二个问题在于,如果把它们当做是现金的替代品,实在是很低劣的做法。如果赛斯·罗根并没有像你想的那样那么喜欢这份礼物的话,就会产生误会了,你们双方总有一方会觉得失望。
真正的礼物无需回报(至少不是直接的回报),最好的礼物就是艺术的馈赠。
[73]贝都因人是以氏族部落为基本单位在沙漠旷野过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译者注
“嗜酒者互诫协会”和礼物
“嗜酒者互诫会”运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它没有任何的资金流动参与,它没有政府组织的募捐扶持,参加会议没有报酬,成员也没有薪水。人们义务帮助酗酒者的行动带来了两点影响:第一,这个行为的赠与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让他们形成了一个群落。第二,为接受者带来了一种责任,这个责任不是要求接受者必须要有所回报——他们确实做不到而且这也不是赠与者期待的;他们感受到的是要帮助下一个酗酒者的责任感。
就这样,这个组织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
资产和债务的区别
如果有人给你投资,并且持有了一部分发起人股份的话,他和你的关系就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他和你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了,因为只有你赢了,他才会赢。
如果银行提供给你助学贷款,这就又是另外一码事了。这时候,银行和你是站在对立面上的,它会不断消耗你的资源,把你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第一(不是最后),助学贷款对于你来说是没法撤销的,即使银行破产,也通常会把这笔贷款再卖给其他银行,那样你们之间就不再有关系了。银行不会给你提供咨询服务或者对等支持甚至关心你的职业选择,他们要求的只是你的还款和利息。而权益投资者不会这么做。
权益的形式多种多样,现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你投入了时间和自身的其他资源以帮助某人获得成功或者让他变得快乐起来,那么,你付出的这些就成为最终成果的一部分,你就是股东。
这一切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你正在给予别人礼物吗?是真心实意的吗?还是你已经屈服于现有的体制,任凭别人对你喋喋不休地灌输说你别再做梦搞什么艺术了,和那些真正在乎你的人越来越疏远。
如果你对关于礼物、借债以及回报的这章内容感到陌生的话,这就是一个症状,说明你自身的人性已经在商业化的肆意逼迫下丧失殆尽了——也可能代表你连自己拥有给予礼物的能力这回事都忘记了。这种体制让你只是一心想利用“商业需要”去肆意牟利,变成了商业机器的一个玩家。如果能意识到你还未曾有所馈赠付出是因为你被吓坏了,或者你已经忘记了你需要主动付出的东西,这能促使你有所行动。
我想,这值得一试。
礼物体制的循环
就算有一些艺术家很富有(比如《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这个富婆),但艺术创作是无关乎金钱的。艺术作品是礼物,是艺术家送给观众、听众、使用者的礼物。当艺术品不再是艺术的时候,它也就不再完整了。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工作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和以前相比,你现在的艺术作品传播的范围更广,影响的受众也更多。一个流行歌手的歌曲可以让数百万人听到,不再仅仅是坐满一个咖啡馆的听众。一个工业设计师发明的净水装置可以影响几十亿人的生活。
很多人对艺术品以各种形式免费传播的这种现象心存焦虑,但是他们不知道,真正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发展带来的杠杆作用,并不会有商业损失。当你的这个礼物核心循环中的朋友越多,与之分享礼物的人越多,这份礼物就可能被逐渐放大,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记住,这份礼物赠与的对象很可能是你的家人或者朋友,我们不可能向他们收利息,他们可不是客户,他们是我们要去拥抱的人。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称之为“家人和朋友”的圈子。在推特和facebook的推动下,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我们称之为“好友”。如果我们可以把礼物无偿赠与这个已经扩大了的好友圈子的话,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