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能一个人带着他的企业进入到世界五百强的少之又少。能够同时带着两家企业进到世界五百强的更是极其少见,日本仅有稻盛和夫做到了,目前中国有宋志平先生做到了,他把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同时做成了世界500强,因此管理学界、企业家界把他称为“中国的稻盛和夫”。
本文根据国发院主办的“企业家精神与中国新商道”论坛上宋志平的发言摘要整理而成。
来源 | 春暖花开(ID:CCH_chunnuanhuakai)
非常高兴能在北大国发院的讲台上和大家进行交流,特别高兴能和陈春花老师一起跟大家讨论问题。过去这些年,中国建材集团的领导班子曾集体学习过陈春花老师的《我读管理经典》。以前没见过陈老师,还想要不要去广东华南理工大学拜见她,当面向她请教问题,没想到她来了北大,我也来了北大,所以心里特别高兴。
企业家是勇于创新、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
关于企业家精神,我想先说第一件事,就是谁是企业家。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是不是很富有的人就是企业家呢?是不是企业的大领导们就是企业家呢?
我觉得,那些真正有创新意识的、有创新精神的、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领导人才是企业家。不管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和所有制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你有创新意识,你就是企业家。
有不少人说国有企业没有企业家,这个推论的理由很简单:只有那些白手起家创造出来一个企业帝国的人才是企业家,国有企业是国家出资的,不是个人创造的,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是一纸任命的,凭什么说是企业家呢?
38年前,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新建材工厂做技术员,后来从技术员一步一步做到厂长,做了十年厂长后被任命为中国建材集团一把手,到今天已经做了15年。
2009年到2014年的这五年,我还同时做了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的董事长。我在北新建材做厂长的时候,工厂揭不开锅,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当时我觉得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工人们都冷漠了。在过去那种传统体制下的国企中,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所以大家都冷漠了。
记得学MBA时,老师举了个例子,有一个鱼缸,鱼缸中间有块玻璃,吃鱼的鱼和被吃的鱼被放在两边,吃鱼的鱼总撞玻璃,可总也吃不到,把中间的玻璃拿掉后,两种鱼居然就和平共处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吃鱼的鱼认为吃不到,所以就放弃了。老师说,这就是冷漠。我不觉得这个实验是真的,但是这个实验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冷漠。
我那时当厂长第一件事就是点燃员工心中的火。
我问员工:“你们最缺什么?”
员工说:“宋总,我没有房子。”
我说:“还有什么问题?”
员工说:“我们的工资太低。”
我说:“所有的这些都是咱们大家挣来的,房子的钥匙在谁手里呢?在大家手里。”
大家心中的火被点燃了。这个工厂叫北新建材,后来发展得很快,还上了市。我在那儿做了10年厂长,盖了12栋宿舍楼,在西三旗人均工资是最高的,现在北新已是全球最大的新型建材企业。
后来我到中国建材集团担任总经理,当时集团只有20几亿的销售收入,资不抵债。我上任的那一天,就在主席台上,办公室主任跑上来送了一张纸,我一看是法院冻结公司所有资产的通知单。当时我把这张通知单轻轻盖上,因为我一会儿要发表就职演讲,情绪不能受干扰。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的15年时间,中国建材集团发生了巨变,去年有2700亿的收入,近600亿的社会贡献。2009年我去国药任董事长时,国药有360亿的收入,到2014年我离开时做到2500亿的收入。
为什么跟大家回忆这段历史?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宋志平算不算企业家呢?其实,不是说宋志平多么优秀,在国有企业里,像我这样的人、比我做得更好的人比比皆是。只不过,作为国企领导人,他们创造的财富不归他们个人所有,但他们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所以他们也是企业家。
但是,也不是说有一纸任命的人就都是企业家,即使你的企业再大,即使你被任命了,假如没有创新意识,没有改变什么,没有创造价值,只是个行政长官,那就不是企业家。同时,即使你拥有很多财富,但是没有创新,也不能算作企业家,大富翁不见得都是企业家。所以我觉得,企业家是在企业里勇于创新的、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