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对抗负面情绪,获得心理健康(2)
作者:理查德�怀斯曼民 申领版权
2016年02月24日 共有 502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对抗负面情绪,获得心理健康(2)
  画中的女士是沙尔科催眠术中最有名的一位合作者——布兰切·惠特曼女士。据当时的历史学家记载,惠特曼“身体高大健壮”并且“胸部丰满”。她患过几次歇斯底里症,经常会小便失禁,并且承认与自己的老板发生过性关系,后来住进了精神病院。在讲课过程中,沙尔科会先将惠特曼催眠,然后让她做出一系列奇怪的举动:变得精神紧张,用头顶和脚尖保持平衡并摆出奇怪的弓形姿势,倒着写字,在皮肤上刮出某些词语……沙尔科称,这些行为是惠特曼潜意识的表现,通过它们可以探索大脑深处的运作方法。在每堂课结束时,沙尔科会按压惠特曼的“卵巢区域”,帮助她从催眠中清醒过来,“瞳孔大张”着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沙尔科探索人类心理的戏剧性方法很快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
  来自欧洲各地的学者都纷纷赶来听他的课。1885年,29 岁的奥地利精神病医师西格蒙得·弗洛伊德看了一次沙尔科的演示。此前,弗洛伊德投身医学事业,进行过许多实验研究,在其中一个实验中,他解剖了几百条鳗鱼以研究它们的生殖器官,但是没有成功。在看到沙尔科将几位年轻女病人催眠后,弗洛伊德相信,潜意识是造成许多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弗洛伊德吃了许多可卡因,几乎烟不离口,孜孜研究,最终创立了一个新的心理学流派——精神分析法。根据他的理论,人们倾向于将不好的想法从意识中赶走,赶到潜意识中去。一旦进入潜意识,那些不好的想法消失了,转化成为精神能量。当人们积累了足够多的精神能量时,那些想法开始通过多种不健康的方式影响人的意识,导致人们产生不安感、精神病或焦虑症等。
  弗洛伊德相信,要保持心理健康,就要在这些压抑的想法爆发之前将它们释放。因此,他尝试发明了一些治疗方法,帮助人们排解自己潜意识中的情绪,一开始他紧密追随沙尔科的步伐,试着给病人催眠。但是这没什么效果,于是他马上放弃了这种方法,转而探索出几种新方法,包括解梦法(解释梦境的象征意义)和自由联想法(治疗师说出一些精心挑选的词语,如“椅子”“桌子”“性高潮”等,病人说出自己听到此词后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词语)。弗洛伊德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潜意识,最后发现在他差不多两岁的时候对自己的母亲产生了性冲动。
  弗洛伊德的观点很快传播开来。十九世纪末,精神分析法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1909年,他受邀来到马萨诸塞州克拉克大学进行一系列讲座。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来到美国,他利用这一机会发表了他对心理分析的总的看法。
  弗洛伊德访美时,威廉·詹姆斯已经67 岁了,并且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尽管身体不好,他还是特地来到克拉克大学听弗洛伊德的讲座。
  詹姆斯对弗洛伊德的理论不怎么感兴趣,后来他将弗洛伊德解释梦境的方法称为“危险方法”,认为像他那样的伟大的心理分析学家肯定是受到了某种蛊惑并且“沉迷于某些固定观点”。
  詹姆斯和弗洛伊德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比如他们对过度愤怒的起因和治疗的看法就不同。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人们生气是因为他们压抑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他们能够以一种安全的方式(比如砸枕头、大喊大叫、跺脚等)释放自己的情感,那会是一种很好的疏导方式。相反,詹姆斯却认为,人们之所以会生气是因为他们表现得很生气,弗洛伊德疏导情绪的治疗方法往往会使人变得更加生气。多年来,心理学家们就此开展多项研究,试图发现他们两个人中究竟谁的观点是正确的。
  第一个牵扯进弗洛伊德和詹姆斯之争的是来自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社会学家默里·施特劳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施特劳斯发现对于试图维持关系的情侣,心理学家们给出的建议都遵循了弗洛伊德的理论:
  他们的大部分建议都来自于“进攻治疗法”,认为情侣之间应该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不能有所保留。当时的指导手册鼓励情侣们“释放压抑已久的埋怨情绪”“让我们彼此开诚布公”,并且鼓励他们咬塑料奶瓶并将其想象成自己的伴侣。
  为了搞清楚这种革命性的方式到底是能帮助维持一段感情还是会阻碍一段感情,施特劳斯作了一个简单的研究。根据他的推理,如果情绪疏导法是有效的,那些在语言上互相攻击的情侣就不太可能在身体上对彼此进行攻击。他同时意识到,情侣并不能如实地汇报自己的攻击性行为,因此他找来一些学生,让他们观察他们父母的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情况。超过300 个学生仔细完成了相关问卷,汇报了他们的父母在面对问题时的反应:他们会有效地讨论这个问题吗?他们会彼此恶语相向,甚至是号叫着冲出房间吗?他们会拳脚相加吗?会向彼此扔东西或者进行身体攻击吗?
  施特劳斯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情侣间越是恶语相向,他们就越可能发展成拳脚相加。正如詹姆斯预测的那样,大喊大叫并不能疏导情绪,相反会促使人们变得更加愤怒。情绪会回应你的所言所行,将越来越多的负面能量回送给你。这一轮,詹姆斯胜!
  后来还有一些在工作场所进行的研究。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埃博·埃布森及其同事发现当地的一家工程企业将要进行大规模裁员。工人们当然有理由对此感到愤怒:企业向他们承诺签署三年的工作合同,但是一年后就要解雇他们。埃布森用两种不同的方式采访了一些员工:他们鼓励一组员工谈谈他们对公司做法所感到的愤怒(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怎么看待企业对你的处理方式?);然而,对于另一组员工,他们的问题没那么尖锐(你能描述一下公司的科技图书馆吗?)。采访过后,所有的员工都向实验人员反馈了自己对公司的敌意、愤怒度。
  那些刚才咆哮叫嚷过的员工是不是对公司的敌对情绪更小?答案是否定的。又一次,实验结果证明事实情况恰恰相反。比起那些刚刚描述过公司图书馆的人,那些表达过愤怒情绪的人对公司的敌对情绪要大得多。
  这一轮,詹姆斯又胜了!
  最后,有实验研究了敌对情绪和观看体育赛事之间的关系。人们去看球时,往往会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呐喊,并高声诅咒对方队伍。弗洛伊德学说认为像这样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对情绪的疏导,所以说球赛结束后人们会感到敌对情绪降低。然而,詹姆斯理论的支持者则认为,所有的这些大叫大嚷只会让人变得更加愤怒,来自坦普尔大学的杰里夫·戈尔茨坦决定就此作一个实验,看看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戈尔茨坦组织一批实验人员去看一场重量级的橄榄球比赛。比赛开始前,实验人员在体育馆门前随机采访了一些观众。采访非常简短,其中实验人员向观众询问:他们支持哪个队伍,感觉自己是否具有攻击性?比赛一结束,实验人员再次来到门口,随机采访了退场的观众。
  结果显示,不论比赛结果如何,观众在看完球赛后都会感到心中攻击性更强。由于担心观众感到进攻性是因为置身于人群中,或是因为仅仅是观看了一场竞技性赛事,戈尔茨坦又一次召集了他的实验团队,让他们在当地一场体操比赛中进行同样的采访。尽管观看体操比赛的观众也是聚集在一起、观看了竞技性体育赛事,但是他们并没有大喊大叫,赛后也没有感觉到自己格外具有攻击性。实验数据显示,人们看过橄榄球比赛时表现得具有攻击性,并且他们的攻击性表现导致他们赛后感觉敌对情绪高涨。又一次,詹姆斯胜!
  如此诱导出来的敌对情绪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苏格兰格拉斯哥市有两个专业的足球俱乐部。其中凯尔特人俱乐部位于城市的东部,而兰杰斯俱乐部位于城市的西南部,并且在历史上就与新教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两个俱乐部之间长期存在激烈的竞争,两方的支持者经常在比赛期间喊出侮辱性、威胁性的口号。2011年,一群为苏格兰警方效力的实验人员比较了双方球队比赛后以及双方球队没比赛时的犯罪率。
  调查数据相当明显:兰杰斯与凯尔特人比赛时,格拉斯哥的暴力犯罪量是平常的三倍,家庭暴力案件是平常的两倍。
  释放怒气的学问艾奥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布拉德·布希曼进行过许多试验,证明如何通过表现得平静而使人迅速止怒。比如说,在其中一项研究中,布希曼让大学生们花20 分钟的时间玩一个轻松的或者激烈的游戏。在轻松的游戏中,学生们在安静的海底世界畅游,寻找被掩埋的宝藏;在激烈的游戏中,学生们要尽量派遣更多血腥的僵尸。之后,他们还要玩另一个游戏,对抗一个看不见的对手;如果他们赢了,他们就能大声骂对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看不见的对手,并且学生们一般都会赢第二场比赛。那些之前在海底安静畅游的人攻击性明显较小,对他们想象中的敌人的咒骂声音更小,并且时间也较短。
  布希曼还证明了祈祷具有能令人平静下来的力量。他通过给学生作业差评(“天啊,这是我读过的最差的文章”)故意惹怒一组教会大学的学生。然后他让学生们读一篇新闻报道,其中讲述了一位女性身患某种罕见癌症的遭遇。接下来,他让一些学生花五分钟双手合十为这位女性祈祷;让另一些学生想想这位女士的情况。结果显示,那些祈祷过的人相比起来没有那么生气。可见表现得越轻松、平静,越能使人心态较快平复下来,激发出积极正向的能量。
  此外,在我之前的一本书《59 秒》中,我曾经描述过,布希曼用同样的方法惹怒另一批学生。然后,他给其中一些学生每人一副拳击手套,向他们展示所谓对他们的文章提出恶评的老师的照片,让学生们边想着这个人,边击打一个七十磅的沙袋。另一组则是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坐了两分钟。实验结果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重大打击——打沙袋使人变得更加愤怒,而静坐使人变得心情舒缓下来。
  许多帮助人们控制愤怒情绪的课程教人通过表现得咄咄逼人而将心中的怒气释放。这是不对的,并且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让人们找出自己愤怒的深层心理原因,希望通过改变人的思考方式来改变想法。事实上,有一个更加快捷有效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要想平静下来,请表现得彬彬有礼,举止平和!就像微笑能使你开心,凝视别人的眼睛能让你感觉到自己爱上了对方,表现得平静也能让你迅速平静下来。当你专注于正面的情绪或能量,也就是在召唤它们进入你的生命中。
  如何让心态平复那些需要迅速有效控制怒气的人,往往会觉得深呼吸非常有效。深呼吸法需要你将舌头放在上牙齿后部的口腔顶端,然后心中默数五下,用鼻子慢慢呼吸;然后心中默数七下,屏住呼吸;然后默数八下,慢慢通过撅起的嘴唇将气呼出。重复以上过程四遍。
  另一个更长效的方法是“渐进式肌肉放松法”。这个方法需要先故意绷紧身体多处肌肉,然后慢慢放松下来。
  首先,脱下鞋,脱掉紧身的衣物,在凳子上以舒服的姿势坐下。将精力集中于右脚。轻轻地吸入一口气,将脚部肌肉尽量紧绷五秒钟。然后呼气,释放所有紧张肌肉,使其变得放松、柔软。然后,按照以下顺序对全身各部分肌肉进行练习。
  1.右脚
  2.右边的小腿
  3.整个右腿
  4.左脚
  5.左边的小腿能量正从撕掉这一页开始
  6.整个左腿
  7.右手
  8.右前臂
  9.整个右臂
  10.左手
  11.左前臂
  12.整个左臂
  13.腹部
  14.胸部
  15.肩颈
  16.面部恐惧产生的原理
  约翰·布罗德斯·华生改变了整个心理学,并影响了我们现在对人类心理的理解。二十世纪初,他就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不论以怎样的标准衡量,都是一个奇怪并且复杂的人。从外表看来,他待人热情、为人外向、充满自信。但实际上他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喜欢一个人在暗处待着,并且为人冷淡。他就像一个不会和别人打交道的孩子一样,甚至在睡前会与自己的孩子握手而不是亲吻。而且,每当别人试着和他讨论他的情绪问题时,他就会离开房间。
  他坚决反对威廉·冯特的反省法,也坚决反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他认为人们根本没办法搞清楚心里所想,因此他相信心理学家们应该将注意力转而集中于对行为的观察和衡量上来(这让我们想到一个笑话:两个行为主义者发生性关系时,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觉得很好,那我感觉怎么样呢?”)。
  华生喜欢观察在迷宫里奔跑的老鼠。早期,他曾经仿照伦敦汉普顿宫的中世纪迷宫建造了一个微缩版迷宫,他每次都放一只饥饿的老鼠进去,仔细观察老鼠们如何在其中跑来跑去,寻找华生放在迷宫中的食物。在对数百只老鼠进行真实版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实验后,他发现了老鼠学习的基本规律:它们如何对迷宫进行探索,它们会持续花多少时间来到一个曾经有食物的地方(尽管也许那时食物已经没有了)。
  华生确信,实验的结果也适用于人类,而且人的一生其实就像一个迷宫一样。更具争议的是,他认为如果将他在迷宫实验中发现的老鼠的学习规则应用在人类身上,就能够改变人的思想。他曾经如此说过:
  如果给我一些健康、发育正常的婴儿,让我按照自己的方式将他们养育成人,我保证不论那些婴儿的家人天赋、爱好、秉性、能力、职业、种族如何,我都可以将他们中的任意一个训练成任何一方面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者乞丐、小偷。
  华生对人行为的关注很快传播开来,不久,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们开始在越来越复杂的迷宫中对越来越多的老鼠进行实验,以至于引发了如此的评论:“心理学研究一开始痴迷于达尔文理论,现在又被华生迷得晕头转向。”
  行为主义者们也将自己的事业版图从认知规律扩展到了心理学的其他领域。其中,华生对恐惧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急于提出一种区别于弗洛伊德伪科学学说的新理论。

 

相关新闻

积极心态的强大作用

结束语(2)
结束续
结束
运用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4)
运用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3)
运用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2)
运用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1)
控制思维,激发内心正能量(4)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实施基于胜任能力的继任计划系统
将胜任能力模型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胜任能力模型的完成和验证
从零开始开发胜任能力模型2-2
从零开始开发胜任能力模型2-1
胜任能力模型:奠定基础
组织是如何利用胜任能力模型的
胜任能力模型如何加强改善人力资源系统
谁发明了胜任能力模型
进一步理解胜任能力模型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