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6.2 框架之下的自由和责任
作者:吉姆柯林斯 申领版权
2016年02月26日 共有 67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试想一下民航飞行员的情景。驾驶仓里,飞行员坐在一台价值8 400万美元的机器上,周围环绕着几十种复杂开关和精密仪器。乘客把行李塞进头顶的行李仓,乘务员连忙安顿好每位乘客;飞行员开始做起飞前的核查,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项规定事项的操作。

她开始与航运控制中心协作,听从每项精确指令—舱门方向,滑行线路,使用的跑道以及起飞方向。直到做好一切起飞前的准备工作,她才开始发动引擎。空中飞行期间,飞行员始终与地面控制中心保持联系,将飞机严格控制在商业飞行交通制度规定的范围内。

但在飞行途中,飞机遭遇强烈的雷电和冰雹。突如其来的大风使机翼左右倾斜,乘客们只看到窗外下着阵雨,一团团或薄或厚的乌云不时飘过。机组人员宣布:“女士们先生们,请在接下来的飞行中留在座位上。把座椅调整至竖直状态,扣好安全带,将随身行李物品放到您前面的座位下。我们将很快着陆。”

“我希望不要太快。”缺乏经验的乘客受到疾风闪电的惊吓会有这种想法。但是有经验的乘客则继续看杂志,同邻座的人聊天或准备下机后的会议。他们的想法是:“我以前都经历过,只要安全就可以着陆。”

飞机的机轮被放下,2 5万磅重的庞然大物以每小时1 3 0英里的速度向下滑行。乘客们突然听到发动机的呜呜声,同时感觉身体倾向座位。飞机加速飞回到空中,然后绕了一个大的弧度又倾斜着飞向机场。飞行员打开对讲机:“对不起,刚才遇到了猛烈的侧风,我们会再试一次。”第二次,风平静下来,飞机安全着陆。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刚才的例子。飞行员按严格的制度操作,毫无自由自作主张。(你不要指望飞行员说:“嗨,我读了一本有关授权的价值方面的管理书。书中提倡享受充分的自由,可以实验、创造以及像企业家一样开拓。总之,可以尝试许多方法,只要奏效就可以用!”)然而,关键性的决定,诸如是否起飞、着陆、提早取消或降落到其他地方,都取决于飞行员。不管制度多么严格,一个最关键的事实是飞行员对飞机和机上乘客的生命负主要责任。

问题不在于公司要有一套像飞行交通制度一样严格刻板的制度。即使公司制度行不通,几百条人命也不会丧失。机上的服务可能很糟糕,但你肯定能到达目的地。这种类比的意义在于当我们深入了解实现跨越的公司时,我们会回忆起民航飞行员例子中最重要的一点:在高度完善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和责任。

实现跨越的公司建立了一贯制度,但他们也给予员工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和责任。他们聘用严于自律无需管理的人,公司只需管理系统,而不需管理这些人。

“这就是我们能够遥控管理位置分散的商店的秘密。”电器城的比尔·里维斯说,“这要归功于众多对自己商店负全责的了不起的经理,他们在一个大系统下运营。你得拥有相信这套制度并使之奏效的管理层和员工。但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商店经理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以与他们的责任一致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器城经营电子类产品的零售与麦当劳经营餐馆类似,虽不是最完美的,但却非常协调。制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电器城尝试增加了新产品,如电脑和录像机(就好像麦当劳增加了早餐鸡蛋小松饼)。但无论何时,任何人都要在制度框架下工作。“这是我们同8 0年代早期同行们的主要区别,”比尔·齐尔登说,“他们不能深入扩展,而我们能。我们能在全国范围内兼并这些商店,统一经营,协调一致。”电器城8 0年代初期起家,在随后1 5年里股值高于平均股市1 8倍以上,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的许多内容都跟建立训练有素的文化有关。首先是训练有素的人,在转变初期不是将较差员工引入正轨,而是首先重用训练有素的优秀员工。其次是有训练有素的思想,你需要训练有素以面对残酷的现实,同时又坚信你能够也将会开辟更加辉煌的道路。最重要的是,训练有素的文化使你坚持对观念的探索和理解,直到你得到自己的刺猬理念。最后是训练有素的行为,即本章的核心论题。这种顺序很重要。对照公司常直接跳到最后一步。但是没有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行为就无法维持;没有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只能导致惨败。

事实上,训练有素本身不会产生了不起的结果。我们发现历史上的许多组织具备强有力的训练有素规范,它们组织结构完整,井然有序地直奔惨败。情况不应是这样,重要的是应首先得到思维缜密、严于律己的人,然后这些人在刺猬理念指导的制度框架下,采取有训练有素约束的行动。

 

相关新闻

柳传志对话陈春花:总裁是怎么炼成的(完整版)
只关注管理技巧,你一定走不远!文化和土壤比什么都重要!
积极心态的强大作用
译后记
附录4.1
附录3.1
附录2.1
附录1.3
附录1.2
附录1.1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实施基于胜任能力的继任计划系统
将胜任能力模型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胜任能力模型的完成和验证
从零开始开发胜任能力模型2-2
从零开始开发胜任能力模型2-1
胜任能力模型:奠定基础
组织是如何利用胜任能力模型的
胜任能力模型如何加强改善人力资源系统
谁发明了胜任能力模型
进一步理解胜任能力模型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