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与习惯一、二、三密切相关,围绕着个人愿景、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的原则。而社会/情感层面的重点则是习惯四、五、六,围绕着人际领导、移情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生活中社会层面和情感层面之所以紧密相连,是因为我们的情感生活首先源自并体现于与他人的关系,但并不限于此。
社会/情感层面的更新并不像其他层面的更新那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我们可以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完成这项工作,但练习还是必要的。由于我们中的许多人尚未取得个人领域的成功,不具备任何交往中都必不可少的习惯四、五、六(公众领域的成功)的技巧,所以可能时刻需要自我激励和鞭策。
假设你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我们需要交流、共事、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但却存在意见分歧和不同视角,比如你看到的是年轻女子,我看到的却是老妇人。
这时候我就要实践习惯四。我对你说:“我知道,咱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同,不如先交流一下意见,直至找到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法。你觉得如何?”多数人都会点头同意。
然后,我开始实践习惯五——先理解别人,我要做到移情聆听,目的不是做出回答,而是深入、全面地了解你的想法。当我能够像你一样解释你的观点之后,就集中精力阐明我自己的观点,让你也能够理解我的观点。
既然我们都致力于寻找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深入理解彼此的观点,就可以转向习惯六。我们共同努力,拟定消除分歧的第三种解决方案,该方案需要被双方认可为优于你我最初提交的方案。
习惯四、五、六的成功关键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情感问题,与我们个人的安全感密切相关。
至于增进内在安全感的方式,包括:坚守原则,肯定自我;与人为善,相信人生不止输赢两种抉择,还有双方都是赢家的第三种可能性;乐于奉献,服务人群;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果把工作当做一种奉献,再平凡的职业也会显得不同凡响。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说:这便是真正的快乐,即被用于一个你自认为是有力的目标。也就是说,要成为一种自然的力量,而不是一个狂热的、自私的、精神不正常和牢骚满腹的傻瓜,抱怨世界不让你幸福。我的看法是:我的生命属于整个社会,只要我活着,我就要为它奉献我所能做的一切,这是我的荣幸。希望在我去世时,我能为社会耗尽自己的一切.因为我越努力工作,就会活得越久,我为生活本身而越感到快乐。
在我看来,生活并不是短暂的烛光。它是一支辉煌的火炬,我不仅现在举着它,而且要在传给后人之前,让它尽可能燃烧得更明亮些。
N.埃尔登.坦纳(N.EldonTanner)曾经说过:“服务是我们向允许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特权交纳的租金。”服务的途径有多种。不论是属于教会还是服务组织,每度过一天,我们都应以无条件的爱,至少为另一个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