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量化管理 (一)
——模型结构与逻辑
整理来源 | 培训经理指南掌柜南哥
课程质量控制模型是从量化管理思想的角度出发,也是国内首个对培训量化管理与数据思考的模型:模型旨在用数据分析的方式帮助培训管理者更加科学、准确地设计与管理培训项目,从而避免过多地主观判断而带来的误差,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全面解析培训量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模型及、工具与应用:(此模型2011年曾发表于培训杂志,有兴趣的伙伴可以查找相应文献。)
1模型结构与逻辑
2内容指数评价与分析
3形式指数评价与分析
4环境指数评价与分析
5模型在培训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与范参考
第一部分:模型结构与逻辑
培训经理在组织内的影响力相对比较低是有很多原因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培训与人才发展”对于一家组织而言是锦上添花的业务,而非雪中送炭,当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管你是培训经理还是牛叉的大咖也好认识到这个问题很重要~~
因此培训管理者要真正的赢得业务部门的尊重与支持,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与强化专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谈起专业,这是一个Big Question !
问题情境:你是一家公司的培训经理,现在计划给中层管理干部组织一堂培训课程,期待提升他们的综合管理技能以推动团队绩效的提升,目前你接触过的所有师资中有两个老师比较不错,你需要从这两个老师中选出一个作为本次培训班的老师。请问在价格与服务等其他要素一样的情况下(具体请看老师的介绍)
问题:你会选择谁?
A(管理专家):培训老师是管理领域的专家,水平非常高,达到最佳的1.0水平,他会采用“讲授及示范”的方式授课,并且我们假设他的授课水平非常高。
B(培训专家):培训老师在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经验,没有上面那个专家有名。但他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我们把他的管理水平定义为0.6(只有专家水平的60%) 。他是培训领域里的高手,善于运用各种培训手法,课堂学习氛围非常好。在培训技巧方面达到了最佳的1.0水平。
在这个问题中
你选择哪个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选择的
依据是什么?
在培训的项目管理中不仅选择师资需要决策、需求分析、确定培训对象、确定培训内容以及是否要采用移动学习、行动学习等新技术,这些都需要决策!既然是决策,那么你一定要有决策依据~
那么!神马是好的决策依据呢?
我们培训决策额基本逻辑是什呢?
一个好的决策一定符合上述的三个条件,那么让你给每个老师打分数,你的分数是多少呢?请用10秒钟的时间完成你的分值计算~~在打分的时候南哥发现有两种典型的思维方式:第一种是凭经验以及直觉,第二种则是基于数据的量化管理思想。
当我们需要对一个事物进行量化分析的时候,我们必须提炼影响事物的关键因素(变量),并确定各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南哥将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设计为三个:分别是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培训方法的有效以及培训执行的有效性,经过推理以及项目实际测算,发现这三者是相乘的数学关系,因此可以得到以下的逻辑:
数学关系:Q=C*F*E
因此基于这个公式,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的结论,为了简化问题,E指数忽略不计或者直接设为1.0~~~
为什么第一个老师的方式指数是0.075?
归零原理:认知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证明得出了如下结论:如果老师采用单纯“讲授或示范”的方式上课,不管老师讲授得多么精彩,或者是做了多少的示范,在讲授结束1个月后,学员记住的不超过7.5%。所以专家讲座式培训的方式指数为0.075。
通过上述案例比较,我们不难发现B老师的收益是A老师的8倍,所以同样花了很多钱,得到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就是逻辑的魅力,也是专业主义的体现,模型总是来源于实践而指导实践,真正的模型有数据、结构、有输入有输出,不是理论而是解决问题的结构与分析工具。
所以一个好的培训通常都是以业务问题为起点,而以业务问题为终点,在实现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好三件事情是: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培训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执行落地的有效性。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培训技术的本质都是解决这三个问题,五个变量。这正是课程质量控制模型的最大意义!
而在现实的培训中,依然有很多企业花高价请所谓的“大师”来演讲,希望提升员工的能力。不管从理论模型推导,还是事实的证明,那只是一个美妙的梦想,因为学习在讲座中根本没有发生。因此如果你的企业还在关注“老师讲得有多好”,而不是关注“学员到底学会了多少”,那培训,已经走入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