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量化管理 (三)
——培训形式评价指数分析
文章来源:南哥培训经理指南
第三部分:培训形式指数评价分析
形式指数是影响课程质量指数的重要要素,形式指数主要包括:讲解技术、引导技术及教事件组织技术三个方面,共计10个技术指标。在质量控制模型的1.0版本中,其评价的方式遵循了“以学员为中心”的评估原则,为培训管理员量化地评价课堂表现提供了更为客观有效的评估指标,这些标准亦可以用于柯氏一级评估之中。
图表11:形式指数评价表
3.1 引起注意: 引起注意主要依据动机模型,激发学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引起注意包括二方面的内容:WIFM: What's In It For Me?这个课程对我而言有怎样的价值YCDI:You Can Do It告知学员在培训结束后都能运用课程中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
错误的破冰游戏将过渡消耗学员的精力,不仅不会促进学习的发生,反而会干扰学习,引起学员注意的关键目的是激发学习动机而非“好玩”或“热闹”。
3.2 学员参与:学员的参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程的实际效果,影响学员参与度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是教学事件编排先后顺序、二是教学事件的刺激度、三是讲师的教学事件带领技巧。前两个要素是在课程设计阶段完成的,第三个要素取决于培训讲师的授课能力。
3.3 引导技术:引导技术是引发学员对信息深入加工处理的关键技术。引导技术使培训做到少讲少灌输,学员多练多思考。学习不是发生在讲师的舌头上,而是发生在学员的头脑里。引导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启发学员思考、调动演练、鼓励学员自我探索,贯彻讲师作为学习引导者的功能。
3.4 学员练习:学习的乘方法则:指对学习的内容练习2次,则对学习内容的强化是4倍,如果练习3次,则强化9倍,以此类推,练习次数越多内容强化度越好。因此,在课程中设计适当次数的练习对于强化学习内容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练习是帮助学员达成“运用”的认知维度的必要条件,如果缺失必要的练习,学员往往会停留在“知道”的学习深度,却不能够真正有效地“做到”。在练习的过程中,讲师可以依据学员的行为表现给予正确的反馈,让学员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进步或需要改善的地方,并不断的激励学员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