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的作者是财经新闻专业硕士一年级学生。题目我略作了修改。
放开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的经济解释(作者:黎柳茜)
这几个月山东青岛港出现了大批油轮滞留的景象。为啥呢?从众多新闻报道来看,是因为“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放开给符合标准的地炼厂之后,他们进货量增大了很多,港口方面一时安排不过来。
原油进口权是指企业可以自主从海外进口原油,自主炼化、销售,是由商务部审批的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进口原油使用权是指企业有权利使用进口原油,由发改委审批。
原油进口配额是指中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内),对原油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数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时限内,配额以内的原油可以进口,超过配额则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附加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这是由商务部审批的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和配额。
两权的区别在于:在没有这项权利时,炼厂只能从有进口权和使用权的企业手里买油,而后者可以决定卖还是不卖,加价还是不加价。当这些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之后,商务部将相应颁发使用配额,企业可在配额范围内委托拥有进口权的企业代购原油。
本文里基本新闻事实部分引用的是《财新周刊》写的文章,但我觉得这篇文章报道得还不是很详细,有些问题没能从该报道中找到答案。因此,我也查看了大量别的新闻报道,并在分析部分补充了点内容。
基本新闻事实:
1、2015年2月和7月,发改委和商务部分别下发文件,满足条件的地方炼油企业可以申请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包括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建设储气设施,具备单套原油加工能力大于20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拥有不低于5万吨的原油水运码头的使用权等。此外,完成国五标准汽柴油质量升级的企业,允许使用进口原油的数量限额再上浮20%。
2、山东东明石化是第一家实现成品油出口的地炼企业,发改委于2015年5月批复。截止目前,共有13家地炼厂获批,8家地炼厂正在申请,已获批的除了宝塔石化、盘锦石化分别在宁夏和辽宁,大部分地炼企业集中在山东省。
3、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累计进口原油9110万吨,同比增长13.4%,其中山东口岸进口原油2734万吨,同比增长13.4%,其中山东口岸进口原油2734万吨,同比增长78.2%。仅在3月,山东就进口原油1024万吨,同比增加90.3%,创历史新高。山东地炼企业后续原油进口量不容小觑。商务部公告显示,2016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为8760万吨,而据财新记者多渠道了解,今年山东地炼进口配额就有6442万吨,相比2015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大增5000万吨,增量主要由地炼使用。
4、东明石化今年2月份发起成立了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目的是要“抱团”与国际上的贸易商和油公司进行价格谈判,改变地炼企业单兵采购时的劣势,并通过集中运输的方式拉低运输成本。在目前已有16家地炼企业加入,成员企业预计可获得的进口原油使用权数量达到5300万吨/年。
(注:新闻节选自财新周刊第19期《进口原油涌进地炼厂》P70-72,5月16日出版。)
分析:
1、原垄断方——大型石油央企
大型石油央企,例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对进口原油有着绝对的垄断权,也就是存在着觅价市场。这个市场不是可以自由进入的,而这种垄断是行政垄断造成的,政府赋予这个行业门槛,相当于无形之中设置了牌照。如老师所说,行政垄断所保护的并不是什么创造新财富的活动,仅仅是在本来可以自由进入的地方人为地设立关卡,强行阻止外人进入,从而凭空地创造出垄断阻值。
以前地炼厂没有“双权”的时候,无法直接进口和加工国外原油。所以,地方炼厂大多都是从中间商拿油,主要加工从国内油田采购的原油,原料还包括来自国内主营炼厂、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地进口的燃料油、稀释沥青、渣油等较劣质原料。
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与央企相比,山东地方炼化企业原料构成中,原油仅占24.4%,劣质重油占75.6%。在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看来,没有油源是当前地方炼化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同样的加工能力,重油比原油加工成本至少高出25%。”一家地炼企业的主管介绍说,“劣质重油黏度高、密度大、出油率低,并且硫含量、残炭值、金属含量高。为满足成品油质量升级要求,需要对重油进行加氢预处理、催化重整,还要对汽柴油进行加氢精制,加工难度相对较大,并且汽煤柴油产率只有50%左右——这是目前制约油品升级的最主要瓶颈。”
这种由人为构建的行政进入门槛,已经在市场内的生产者要保护自己的垄断阻值,市场外的其他生产者则想竞争进入该市场夺取那些租值,于是各自都会不断地研发新技术、提升品牌形象,通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来维护或夺取有关的租值。
可以这么说,地炼厂在行政垄断的市场里生存,自己必定有两把刷子,特别是山东地炼厂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正如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说,“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是靠计划经济走过来的,地炼是市场经济走过来的,在两桶油垄断原油配额的时代,山东地炼靠做重质油艰难生存下来,一路走来很是坎坷。”
2、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放权?
运用科斯定理,知道了这是对于使用权的重新规划,使用权是指产权人有权决定资源使用的权利,包括(1)是否使用:产权人有权决定撂荒;(2)给谁使用:既可以决定自己使用不给别人使用,也可以决定作为公用;(3)怎么使用。
在获取原油的资质上,这次重新界定了进口原油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发改委和商务部将符合标准的地炼厂纳入这个市场,也就是这个人为筑起的门槛打开了一道小口子,但整体门槛仍然还是很高的。
但是,竞争是需要约束的,界定和保护产权的法律从一方面来看是保护产权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约束产权人的,主要就体现在“怎么使用”上。使用权的界定,也就是使用权的约束,包括用途(权限)的约束,并且每种用途也有上限(权限)的约束。
因此,这次放开也是有条件的,就像上述新闻里所说,需要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配置,对装置、能耗指标、淘汰加工能力等都有要求。这其实是地炼厂之间的一场竞争,放开“双权”,如果不加以条件限制形成约束,就很可能所有良莠不齐的地炼厂都蜂拥挤入这个市场,导致租值消散;同时,这样的条件也有助于市场成品油质量的提升,迫使地炼厂淘汰掉落后的产能。我翻找过不少报道,都有报道地炼厂炼油产能过剩的,可是我觉得这过剩还存在着地炼厂拿不到好的原油炼的缘故,都拿的是劣质油,能炼出来好油么?
讲真,我之前一直以为这次对地炼厂放开“双权”是政府想通了,要放开市场,主动发放的“红包”。然而,我在找新闻资料的时候注意到这么一段——“进口原油使用权放开是形势所趋。”锐财经网分析师刘江远坦言,但申请条件要求苛刻,终使其油品质量将提高,同时地炼企业格局亦被优化。
以及:“应该说,放开原油进口配额是大势所趋……”刘爱英说,虽然该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阻力,但这是发展趋势。中石化和中石油正是看到了这点,才放开了原油进口数量。
我当时很好奇,为什么说这是形势所迫或说是大势所趋呢?而且审批的速度还这么快。
我回想起了当初请教过老师关于汇率的问题,我以为去年811汇率下降是央行关于汇率的主动改革,您回我说“经济不好,货币不贬值就怪了”。因此,我就疑惑在这放开“双权”到底是国家主动走出了这一步,还是也有可能是被迫的?不过,我更倾向于后者,国内外形势都不好,两桶油连年亏损,并不是政府这么好发善心主动打开了行政垄断的大门。
我继续查找相关的网上资料。知道了在“十三五”时期,国家在电力、油气等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电力、石油等竞争性环节将真正放开……在2015年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对提出的39项年度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中,明确要求研究提出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全产业链各环节放宽准入。
以前不放开,选在如今这个时机我觉得可能有以下两点原因:
(1)国内经济形势不好,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但近两三年来国际油价暴跌,大型石油央企日子不好过。
“以前,山东地炼没有原油配额,炼化企业的原料是燃料油。”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告诉本报记者,自从原油价格降低后,中石油和中石化开始大规模进口原油销给地炼企业了,所以我省的地炼企业也用原油炼油了,自2014年10月份后,这个比例大体能占到80%,这正好和之前地炼企业80%的加工燃料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爱英说:“去年七八月时,两大集团每吨油能加价200至300元钱转卖给地炼,最近进口量大了,加价幅度降到100元左右了。”
2016年4月初,中石油东北销售分公司、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与山东东明石化、京博石化、汇丰炼厂等8家地方炼厂签订了三方框架协议。按照该协议,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向合作炼厂提供炼油原料,且同等条件下中石油将优先采购合作炼厂生产的成品油。协议还规定,中石油可以用给炼厂供应的原料油抵外采成品油的货款。中石油开通如此绿道,也解决了国有企业货款到账周期长的问题。
“中石油自营炼厂炼油成本居高不下,汽柴油批发板块亏损严重,中石油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去年净利缩水三分之二。中石油与地方炼厂加强资源供应合作,适当增加外采,有利于平衡成本,在低油价下通过不同方式要效益。”邹亚男说。
我觉得文中那句“自从原油价格降低后”是关键。虽然我并不太清楚国企石油集团的内部运作是怎样的以及国内经济形势不好和油价涨跌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但作为一家企业,即使是得听政府的安排也要考虑赚钱的呀,并且两桶油这几年已经不断亏损了。从已发生的事实可以推断出,大型石油央企发现将原油卖一部分给地炼厂好处多多:包括可以赚得收益,可以向他们优先采购成品油,还可以处理一些会计问题,而且他们进口原油的数量是可以大大的有的,这种生意自然石油集团不会放过!
(2)大型石油央企和地炼厂向来已不乏多种合作,比如引入他们作为股东,被他们收购,或者其他合作等,有一些地炼厂本身资本比较充足那么在和石油央企谈合作时的议价能力就可以高些。总之,很多地炼厂和大型石油央企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想着可能是早十年经济状况好,石油集团日子好过,一直排挤着这些地炼厂,现在经济不行了,自己的自营地炼厂又不争气,真是不得不低头啊。那既然地炼厂都已经发展壮大,多种门槛都无法限制它们,倒不如顺势而为给他们更好的原油炼成品油,石油集团低价采购,以市场之名义将排挤转向更名正言顺的合作吧!(模拟他们的想法)
但我觉得我可能还没找到关键的局限条件,所以还想得不是很明白。
3、地炼厂的代表——山东地炼厂
正如中国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一样,地炼厂也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地炼,是相对于主营炼厂而言,其发展起源于1998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宏观调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业务重组,加工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大多划归两大国有石油公司,而100万吨/年以下的小炼油企业选择保留了82家,成为“地炼”。
如今,地炼厂作为一个整体,目前炼油产能已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巨头成三足鼎立之势。2015年全国炼油能力7.1亿吨/年,其中非“三桶油”的炼油能力约为2.1亿吨,占全国产能的比例29%。
然而,地炼的发展其实一直是被压制,为什么还能顽强生存了下来?
关键就是上头成本还在,收入(总成本)减去直接成本之后,上头成本都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多或少而言。只要上头成本不为零,地炼厂就不会轻易退出市场。
山东地区是中国地方炼厂最为密集的区域,这次获批“双权”最多的区域也是山东,所以我就以山东地炼厂为样本来分析吧。
下面就来试着分析为什么上头成本还在的原因,也就是可以创造收入的点在哪。
(1)区位优势。我国地炼的主要加工原料有国家配额原油(少量)、新疆、辽河产稠油、进口燃料油、稀释沥青、马瑞原油,其中进口燃料油占加工总量的73%以上。山东有胜利油田,而且还有港口,目前的进口原油港口主要位于青岛、日照、东营、莱州、烟台等地。两大优势叠加,这租值自然会吸引很多人。(注:一开始我也很疑惑为什么地炼厂集中在山东,如果说是因为靠近油田,东三省也有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松原油田,分别位于黑,辽,吉,那为什么东三省的地炼不发达?直到搜索更多的新闻,才知道是因为之前炼油的原料多从国外进口,而山东有很好的港口)
(2)当地政策扶持。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东营、滨州、淄博、菏泽等地陆续涌现出一批小炼油企业。在山东地炼厂后续的发展壮大过程里,刘爱英扮演的推动角色十分重要。我看到网上有资料说,1999年刘爱英担任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就开始推动山东地炼的发展。比如,为向大型石油央企卖油的油价争取“协商定价”的共识;2003年9月,铁道部要求铁路只能运输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产品,地方炼油企业的产品一律不准上铁路,在刘爱英多次沟通协调下,原铁道部将21家山东地炼企业的名字也加到了运输名单中来,等等。
(3)与大型石油央企关系“暧昧”,也可以保持一定租值。原料一直是地炼厂的发展瓶颈。因此,企业肯定会想方设法去寻求原来,抱团是一种方式,还有便是可以以付出股权等的代价被收购或控股,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合作,总之能与大型石油央企央企攀上一点关系就行。比如,在原油进口双权放开之前,昌邑、华星和正和等地炼就早已开始加工进口原油,但这三家地炼均有中化工集团的央企背景,使用的是中化工1000万吨的进口原油配额。更多的山东地炼企业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合作,取得所谓内贸原油,这类原油归入中石油、中石化的排产指标。其实,无论保持“暧昧”关系是否能真正获得油源,这些地炼厂都能比完全的普通民营地炼拥有更多的资源,例如可以优先卖出自己的成品油,申请使用配额、独立进口权等在政策开闸时将会有排位优先的可能。
根据事实来逐层分析,我也疑惑也揭开了大半,就是担心还没抓住关键的局限条件。
接下来说说,这些地炼厂在获得“双权”之后干的事。
要讲的第一件事是由抱团“求原料”变成了抱团“采原料”。今年2月29日,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宣布成立。首批加入联盟的企业有16家。该联盟的成立主旨为组织有进口原油配额的地炼企业建立集中采购进口原油平台,实现集中采购、一致谈判、统一价格、集中结算、集中贷款、并按各自配额分量使用。
根据老师您的上课内容,即使地炼厂之间有竞争,但抱团的这种做法是因为集群给生产者带来的好处远超坏处,即外部经济大于外部不经济。
东明石化副总裁张留成介绍,由于港口和码头的原因,山东地炼使用较多的是来自中东、西非等远距离油源、用VLCC(超大型油轮)集中从中东和西非地区采购,在日照和黄岛这两个能停靠大船的港口集中接卸,在分拨给各家炼厂,由于VLCC的运量大,单位成本比小船运输成本更低。他举例指出,从中东到中国VLCC的运费大概是1.2美元每桶,而澳洲过来的小船的运费是2.2美元。
从张留成说的话可以看出,地炼厂对如何压缩运输成本是很敏感的,进口原油从采购到加工的周期较长,一旦原油价格起伏剧烈,炼厂可能面临长时间的巨额亏损,这是地炼难以承受的,还直接关系到成品油的产出价格。那些获得进口原油权的地炼厂抱团,就可以节省信息费用,企业之间互通有无,并且油轮卸货分拨时还可以互相合作降低合作的交易费用。
要讲的第二件事是产出高质量的成品油需要高质量的原油,看今年进口原油的数据和这几个月青岛港差点被挤爆的情况可以看出,以前这些地炼厂是根本“没吃饱”。我感觉这跟价格管制的原理是和影响一样的,只不过在这里是针对地炼厂的是原油数量的管制。同时,很多机构也纷纷预测后续地炼厂针对原油的需求还会增加。
以往,原油进口配额都在大型石油央企上,也绝少有地炼厂可以使用原油来炼油,这种限制无形中抑制了地炼厂的需求,却并不是市场调配的结果。但市场对油品质又有要求,这就变相让石油央企下的自营炼厂拿掉了市场利润的大头,导致许多地炼厂只能生产低端油,低端油市场过剩,又无法占有高端油市场。这其实是整个市场租值消散了。
论文写到这里就分析完了,但学习的路是永远不会停止的。真的很感谢老师您这一年来教给我们的方法,告诉我要用逻辑+事实去分析,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要看真正的史书而不是历史演义、小说那些东西。我本人是对经济、政治和历史很感兴趣的,对现实社会也很感兴趣,所以特别喜欢老师在课上结合经济学方法给我们分析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脱离现实讲理论。不过由于本人比较愚钝(从小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太好),所以很多您交给我们的东西没有学好,平时作业尽管努力去想了但也写得不咋滴,不过以后我还是会继续“修炼”的!
最后,祝老师您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参考的报道:
1、刘海军:《山东地炼如何突出重围?》,《中国化工报》,http://www.ccin.com.cn/ccin/news/2015/01/06/311379.shtml
2、柴刚:《中央弱化三桶油垄断山东11家企业获进口原油使用权》,《中国经营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12-26/doc-ifxmykrf2365898.shtml
3、郑重:《进口原油使用权有条件放开》,《华夏时报》,http://news.hexun.com/2015-02-27/173596985.html
4、《地方炼厂有望获成品油出口权炼油产能过剩严重》,《证券日报》,http://money.163.com/15/1127/08/B9DR3CCE00253B0H.html
5、《山东:打响去产能攻坚战地炼企业携手谋发展》,凤凰山东,http://qd.ifeng.com/a/20160317/4378627_2.shtml
6、渠沛然:《中石油与地炼“同台唱戏”资源互济》,《中国能源报》,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16-04/11/content_1670277.htm
7、糜蓉:《记山东地炼的前世今生——铅华洗尽,路在何方》,微信公众号菲克社区,http://mt.sohu.com/20150723/n4173587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