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企业创新发展需要打造科学的“动力系统”
作者:宁高宁 申领版权
2018年09月11日 共有 1190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而形成动机的条件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需求,二是外部的刺激。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伴相生。而企业要充分发挥人才作为创新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就需要以科学合理的“外部刺激”,最大限度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最大可能激发员工的“动机”,进而产生工作的“动力”。因而,企业创新发展需要打造科学的“动力系统”。以系统支撑发展,方能力引而不竭。


按照满足内在需求的不同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可以将企业创新的动力系统归纳为四个具有递进关系的类型,包括原始动力系统、立体动力系统、职业动力系统和信仰动力系统。如图1所示。



原始动力系统


从员工需求(即内在需求)角度来讲,原始动力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养家糊口”。从企业管理(即外部刺激)角度来说,主要是严格纪律约束下简单直接的物质激励,例如计件取酬。从推动创新能力角度来看,原始动力系统是最弱的。这是人类最早产生的动力系统,存在乃至占主导地位的时间也最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广东等沿海省市存在着数以万计的制衣制鞋工厂,几乎都是采取这种原始的动力系统。几百万来自全国各地的产业工人们经过简单的技能培训后,在近乎严苛的考勤管理下,按照标准化流程从事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以件计酬,按量付费,多劳多得,少做少拿。在这种动力系统下,员工更像是流水线上的“零件”,有如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的角色,需要更多的“动手”而不是“动脑”,更强调“纪律性”而不是“创造性”,所以这种动力系统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非常弱。


立体动力系统


从员工需求角度来讲,立体动力系统的涵盖范围更广,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延伸到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乃至部分更高层次的方面,但仍然是以物质层面的满足为主。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企业需要采用包括多维度、系统化的激励机制设计和多种激励及奖惩手段来满足该系统中员工的需要,但主要实现形式仍以物质激励手段为主。从推动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立体动力系统仍然较弱。


立体动力系统是被认为符合现代“经济人”特征的企业管理和激励体系,甚至有部分人认为这就是当下最好的动力系统,但是对推动创新的作用却不是非常明显。因为这种动力系统,仍然是以满足员工的经济需求为主要目标,以物质激励为主要手段,极有可能面临“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和形成“依赖成瘾”的现象。员工依然会较为重视中短期可预期的物质回报,很少愿意为了较长周期和较大风险的企业创新工作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


职业动力系统


从员工需求角度来讲,职业动力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作为一名企业成员的自我尊重和认可的需求。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主要以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授权激励等精神激励手段为主。从推动创新能力角度来看,职业动力系统相对较强。


职业性一般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多个方面。当然,职业性不是不讲物质回报,而是在此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追求。当企业员工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当下收入的在意和计较程度就会明显下降,这个时候更多体现出来的是员工的职业性,员工更多关注的是对自我的挑战、自我的探索、自我的专业的追求。拥有许多具有很强职业性员工的企业,组织会变得非常稳定,文化变得更醇厚,更友善,更有韧性,更有可依赖感。在这种组织里,追求创新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会得到更多的包容和鼓励。但由于这种职业性随之而来的稳定性、规范性和自觉性,对创新的激发和推动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限制。从企业本身来讲,当企业发展到了某一个阶段,这种动力系统就会随之产生。


信仰动力系统


从员工需求角度来讲,信仰动力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自我发展和实现的需求。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主要是要形成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发扬。从推动创新能力角度来看,它是四个动力系统中相对来说最强的。


信仰通常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信念,乃至一种对某个事物的固执信任。在企业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怀、格局、价值观,愿意用较长时间的投入去实现一个更大的追求,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丰富多彩、更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作为人类社会最伟大的一种力量,它所展现出来的能量常常创造奇迹。回顾我们中国历史,长征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无不闪耀着信仰力量的光芒。放眼海外,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马斯克都是对科技有着近乎偏执的信念。


综上所述,打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创新转型动力系统,需要上述四个“系统”协同发力。如果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看到这四个动力系统基于满足内在需求的不同,形成了一个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对创新的推动力也在逐步增强。前面的动力系统构成了后面的动力系统发展升级的基础。但人的内在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多数人的需求结构是很复杂的,在每一时刻都会同时有许多需求在发挥着影响,而不会是单一的需求支配着人们的行动。


 

相关新闻

“山水相依式”组织:人机融合智能时代的全新组织形态
如何成为用户心智中的第一?
加里•哈默:如何打造高创造力公司
制度企业家——创新勇士
水平思考:让创新立竿见影
创新总是失败,是管理出了问题
梦想性巧创:中国企业的独特创新范式
创业的不变逻辑
情绪这只小“蚂蚁”,真的能吃掉组织变革这头“大象”?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致准备创业的朋友
为何管理者需要教导
发挥领导效能,创造执行成效
领导情商(EQ)的核心能力
项目管理的主要方法
项目管理的目的
作为系统方法的项目管理
百事传奇女CEO:缔造百胜餐饮,干翻可口可
昔日王者,如何荣耀回归
桥水成功的关键: 真正的创意择优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